粵教版四年級呼吸與健康教案
2.演示
用簡易的儀器測量肺活量并做好記錄。
肺活量是肺功能強弱的一項標志。
測量肺活量簡易儀器的使用方法。
測量時的注意事項。
3.活動:學生分組測量肺活量,并將結果進行比較。
4.交流:分組匯報。
5.目的:讓學生在復述中強化理解,學生的演示讓他們更清晰地了解測試的做法。
6.小結:
通過今天的再次的測量,咱們班“氣量”最大的同學是誰啊?是的在上一節課的活動中測量到胸圍差大的同學,他們的肺活量也大。同樣,這些肺活量大的同學一般都愛運動,他們的身體發育都良好、健康,呼吸功能也比較好。當然肺活量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大,我們不妨保留著我們今天的測量數據為自己建立一個健康檔案。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我們再來做做這個測量看看我們的肺活量將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
資料:肺活量
通過讓學生閱讀資料,了解不同年齡的人的肺活量是否有所不同,另外,也讓學生了解人的肺活量的大小與人有沒有經常參加運動有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肺活量的大小與人的身體健康的關系。肺活量是人的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
問題情景:
妍妍跑完步后,心“怦怦”直跳,氣喘如牛,感覺上氣不接下氣的,心都快要跳出來似的,只想馬上坐下來休息,但卻被琪琪制止了。為什么劇烈運動后心跳會加快呢?為什么運動后不能馬上坐下呢?本課題通過她們的對話,引入該課的學習任務。
1.導入
課本圖的情景:校運會 400米 跑后妍妍心“怦怦”直跳,氣喘如牛,感覺上氣不接下氣,心都快要跳出來似的,只想馬上坐下來休息,但卻被琪琪制止了。愛提問題的小狗跳出來問:“為什么劇烈運動后心跳會加快呢?”
2.問題
對于心臟,大家有什么了解呢?
五、活動四:研究運動對呼吸的影響
對比放松狀態下與劇烈運動后及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的呼吸次數,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了解運動對呼吸的影響,并進一步了解呼吸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呼吸次數的測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進行,先在沒有做任何運動的情況下,即人在平靜時測量1分鐘呼吸的次數。然后劇烈地運動1分鐘,如跳繩、跑步等,停下來后,馬上測量1分鐘呼吸的次數。再就是運動完畢休息3分鐘后,再測量1分鐘呼吸的次數。
讓學生比較3次的測量數據,看看可以發現什么,是不是與預測的結果一樣。
1.引導
知道為什么老師把課堂移到操場嗎?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運動對呼吸的影響。你打算如何進行研究?(學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對合理的方案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注意引導學生在運動前先測定呼吸次數,這樣做比較準確。)回憶一下我們上節課所做的,怎樣做才是一次完整的呼吸?
2.媒體
出示圖片,并說明如何測定1分鐘的呼吸次數。
3.活動
分組選擇你們組員都共同喜歡的運動,分別測定經過劇烈運動后小組成員1分鐘內的呼吸次數,以及休息3分鐘后的呼吸次數,并做好記錄。
4.討論
通過剛才的測定以及對數量的比較,有什么發現?
5.小結
結合學生的發現進行小結。
資料: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及預防
人的疾病有相當部分是從呼吸系統引起的,如感冒、肺炎等。因此,讓學生通過查找和學習有關的資料,了解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和學習如何預防常見呼吸系統疾病,是必不可少的內容。引導學生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和與同學的合作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并通過學生自己的身體力行去預防常見呼吸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