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
3、教學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通過兒童身邊的一些現象進行科學探究,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課堂拉近,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關系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記錄等。
◆能夠搜集數據并發現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
知識與技能:
◆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了解斜面的基本組成。
◆知道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
◆知道斜面的變形螺旋及其作用。
◆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科學。
◆體驗到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樂趣。
◆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結構:以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逐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收獲,本課教學采用五個環節實施教學:“創設情境引入――實踐體驗――科學探究――聯系實際——延伸課外”。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三角形紙片、多媒體課件等。
分組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記錄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研究主題
1、圖片引入: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小麻煩,想請同學們幫我解決一下。今天晚上我要參加一個宴會,于是決定把電動車放在學校,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幫我把電動車推進教學樓呢?
2、學生交流解決方法。(找男老師幫著推,可以用木板鋪成斜坡……)
3、介紹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南京古塔和金字塔的圖片,介紹很多古建筑就是通過斜面來搬運石頭和泥土的。
5、根據你的經驗,運用斜面往高處搬運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
二、動手實踐,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問題:運用斜面搬運重物真的能省力嗎?你有辦法證明嗎?
2、學生設計實驗:
要研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搭建一個斜面。
(1)用什么做斜面?怎樣做?(用木板和木塊搭成)
(2)只測量出物體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證明斜面能省力嗎?(不能)
(3)我們還必須測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兩者之間進行對比)
(4)實驗只做一次夠嗎?(不夠)為什么?(不準確)
3、學生動手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師:實驗怎樣做已經知道了,在做實驗之前誰還能說說我們在做實驗時要注意什么?怎樣拉?怎樣讀數?
(1)拉動木塊時要勻速、緩慢。
(2)拉動方向需與斜面平行。
(3)在拉動的過程中讀數,視線要與刻度一致。
溫馨提示
用測力計垂直提起小車,讀出讀數。測力計在使用時要注意些什么?(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讀數時眼睛要平視指針)
4、學生分組實驗,做好有關數據記錄。
5、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6、觀察實驗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7、交流發現,得出實驗結論:使用斜坡能省力。
三、實驗探究,發現斜面省力規律
1、提出問題: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斜面省力。現在老師又碰到了一個難題:剛才我也是按照同學們的主意,讓門衛的張爺爺幫我找木板,搭建斜坡。但是張爺爺給我找了兩塊長短不同的木板,同學們你們認為我選哪個木板搭建斜面比較好呢?(學生發表意見)
2、談話:今天在每個實驗桌上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兩塊長短不同的木板和一個盒子,現在我們就來做實驗,那么在做實驗之前你們認為應該注意什么?(學生提出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