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教學目標與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圓的認識(一)教學目標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本質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和初步認識圓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是學生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激活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經驗,促使學生逐步歸納內化,上升到數學層面來認識圓,體會到圓的本質特征: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定點”“定長”)。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并沒有給出圓的本質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畫一畫等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對此加以體會,為學生到中學學習圓的定義提供了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
圓的認識(二)教學目標
1.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整理已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對稱性。
3.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圖形的對稱性是圖形的重要特征,一般來說,我們討論圖形的軸對稱性和旋轉對稱性。一個圖形是旋轉對稱圖形,可以理解為圖形繞某一點旋轉一定角度后仍然與原圖形重合,或者圖形上的所有點繞某一點旋轉同一角度后仍在這個圖形上。……
欣賞與設計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
2.在設計圖案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圓的對稱性等特征。
3.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運用所學的圖形設計圖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體會到圖形世界的神奇和美麗,同時在分析圖案和創造圖案中,學生還將進一步鞏固對所學圖形特征的認識。因此,在認識圓后,教材安排了欣賞與設計的內容,教學時應給予充分重視。
看一看
教材呈現了四幅圖案讓學生欣賞。教學時,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怎樣組成的(如基本圖形經過了哪些變換),讓學生感受到圓在圖案設計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圖形的能力。除了教材中的幾幅圖案以外,教師也可以再提供幾幅包含圓形的圖案,讓學生欣賞、分析。
涂一涂
第1題
首先設計涂一涂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教學時,引導學生先思考,自己準備怎樣涂色,按怎樣的規律涂色,涂出來會是什么樣的,再涂上顏色,展示交流。
第2題
本題是讓學生先用圓規畫出圖形,再涂色,目的是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了解圖案的設計過程,比較各個圖案的設計方法和特點,并按照圖示的過程設計圖案,為自主設計圖案提供借鑒。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對每個圖案進行分解,分析每個圖案的設計過程,特別是要分析清楚每次畫圓時,以哪個點為圓心,以什么為半徑,畫整個圓還是半個圓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畫出這些圖形并涂色,教師要注意對有困難學生的個別指導,對于學生的作品要組織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