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說課稿
建立模式,尋找規律又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法。請你思考:如果相除的兩個數一個是a,一個b,能模仿上面的等式寫出來嗎?學生很容易得出:a/b=a÷b=a :b(b≠0)
為了及時反饋學生對比的意義的掌握情況,我安排了“找身邊的比”活動。
其實呀,我們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比。想一想,看能不能從你的生活中、你的身邊找到比呢?把你找的發現告訴小組的同學。讓學生思考、小組討論,然后反饋交流。如:
1)教室里有四個窗戶、兩扇門。窗戶和門的數量的比是4 :2
2)我的身高是153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78厘米,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53厘米 :178厘米。
3)我有1支鋼筆,3支圓珠筆。我的鋼筆數量和鉛筆數量的比是1 :3。
4)我們小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4:2。
……
到這,我安排學生“交流收獲、質疑問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有很多收獲,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跟大家一起分享?有些什么疑問?在學生匯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舉例、歸納一氣呵成,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對比的意義理解得比較深刻。
第三個環節是“拓展運用,鞏固新知”,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個練習:請你動手試一試。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并不是一定表示兩個具體的數的比,而是表示兩個數的份比關系,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比。某糖水店賣的甘蔗水是按甘蔗汁和水的體積比是1 :2配置的(ppt出示50頁說一說中的圖一)。如果讓你配置這種甘蔗水,你會嗎?讓學生先說一說,然后在六人小組里動手試一試。通過學生的動手實驗,讓學生認識到1 :2不是表示甘蔗汁就一定是1毫升、水是2毫升,而是表示甘蔗汁這樣的1份、水就有這樣的2份。
第二個練習是:“你知道嗎?”(ppt)
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又能讓學生品位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和興趣。我設計了以下一組題:
(1)師:國際上規定:標準的籃球場長和寬的比是28:15。(師;不知道我們學校的是否標準,有興趣的話課間可以去測量一下。)
(2)師:我國的國旗紅星紅旗,有大有小,都是什么形狀的呀?(長方形)能任意長方形嗎?其實是有嚴格規定的。我國國旗長和寬的比是3 :2。
(3)地球上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比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再把標準比63:27打出來。
(4)雀巢咖啡是由白砂糖和速溶咖啡按 ( ):( )混合而成的。讓學生各抒己見,不同的人口味會不一樣,商場里賣的基本是按——在把“2 :5味道好極了!”打出來。這樣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第三個練習是——讀出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3 :12 6 : :
本題的設計即能突出重點,又能突破難點。
練習的第四部分是課外延伸。
(1)小知識。(ppt)
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區分數學上的比——“相差關系”和“倍比關系”各類比賽中的比只是一種計分形式。
(2)福爾摩斯偵探術。(ppt)
人的腳長與身高的比1∶7。福爾摩斯發現一個腳印長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樣的推斷?
為了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也為了后面比例教學做鋪墊,我設計了一個課后實踐題:(小小科學家)在同一時間朝陽的地方豎一根筷子和一支圓珠筆,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度和影子的長度,并寫出它們的比,求出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