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加以引導。
學生匯報討論成果:
生5:長方形a的長和寬分別是b的2倍,面積是b的4倍。
師:對。另外,長方形a的長和寬還分別是d的二分之一。下面咱們看一下,對于長方形a,它的長和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生6:長是寬的1.5倍。
師:你是怎么得出的?
生6:6÷4 =1.5(師板書)
師:那其他的幾個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誰能說一下。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3÷2 =1.5
3÷8 =
12÷8 =1.5
12÷2 =6
師:現在誰解釋一下為什么圖片c和e不太像?
生7:因為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而c、e不是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除法計算發現了這些圖片像與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b、d 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是長的2/3,所以他們比較像;也有同學發現了長方形a的長和寬分別的b的2倍,長方形d的長和寬分別是a的2倍,所以它們比較像。i不管哪種發現,我們都是用除法來計算,生活中還有很多用除法來解決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再試試吧。大家看看,下面這幅圖。
生10:馬拉松選手跑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0:2。(注意學生語言敘述的規范性)
二、建立模型,理解意義
師: 說的很好。剛才我們找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運用的都是除法算式,這節課,我們給這些數的關系再起個新的名字,叫比。板書課題:生活中的比。
1、比的意義:
在解決以上問題時,我們都用了什么方法?兩個數相除,我們又用什么來表示呢?
出示幻燈片,學生讀出比的意義,教師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這兩個數的比。
師:根據比的意義,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
2、比號:
你知道比的符號是什么嗎?
(課件出示史料:17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為,因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系,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橫線去掉,于是“∶”就成為了現在比號。)
3、比中各部分的名稱:
(1)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學生閱讀課本,認識比的前項、后項、比值)
(2)結合板書,認識各比的各部分并求出各比的比值。
6÷4= 6 : 4 =1.5
| | | |
前比后 比
項號項 值
仿照老師的寫法,誰能把下面這個式子寫成比的形式?
(生8敘述,師補充板書:
3÷2=3 : 2=1.5
3÷8=3 : 8 =
生同時說出比的前項后項還有比值。)
誰能上黑板上把這兩個式子補充完整?
生9板演。
三、拓展應用,鞏固提高
師:說的真好。(出示幻燈片)這幅圖中告訴大家甘蔗汁和水的體積的比是1:2。誰能合實際說說,這個1:2意思?
生11:甘蔗汁是水的
師:甘蔗汁的什么是水什么的 ?
生11:體積。
師:那你能不能說完整呢?
生11:甘蔗汁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 。
師:還可以怎么說?
生12:水的體積是甘蔗汁的2倍。
師:如果現在有1升甘蔗汁,需要多少水來配?
生:2升。
師:有5升水,需要多少甘蔗汁呢?
生:2.5升。
師:(出示幻燈片7)這幅圖中的5.7:3 有什么含義呢?
生13:假設樹高是5.7米,那么影子的長就是3米。
師:說的真好。同學們認真聽,他在這里用了一個詞:假設。那么,如果樹高是11.4米,那么影長就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