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百分數的應用 10.整理和復習(1)
鼓勵學生列方程解決,然后及時交流。
三、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與練習,你覺得自己哪些地方學得較好?哪些地方還要繼續學習?
四、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教材第15-16頁的第3、4、5、6題。
課前思考:
這單元共6個例題,其中例題1、5、6是上學期分數應用題的拓展,變為兩步計算應用題,例題2、3、4是百分數問題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中的特殊情況。所以我覺得單元整理兩課時可以按這樣兩課進行整理。第一課時完成第1~9題,第二課時完成第10、11題以及后面探索與實踐以及思考題、評價與反思。
分析第1~9題,可以分成這樣幾類,第1、2題重要研究與百分率有關的問題。第3、4、5、7、8題是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關系。第6、9題是兩種量在進行比較,研究比較中的實際問題。教學時可以按這樣的順序進行教學。
課前思考:
整理與練習我也想用2課時完成,再適當補充些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完成。對于“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以及“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幾個問題,學生是不難理解的。
練習中的第5、6題兩題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單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列方程解或者除法。讓學生掌握這類問題的解題策略。在這里可以讓學生比較列方程和解和用除法算式解答的實際問題的各自特點。
課前思考: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稅率、利率、折扣的含義,知道它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明確百分數實際問題的特點及思考方法: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時,可以先求出多(少)幾的數是多少,再求多(少)幾的數是單位“1”的百分之幾;也可以先求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然后再求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
根據前幾節課的情況,解題時還是要強調單位“1”的數量已知或未知時的不同處理方法。
課后反思:
關于“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這類問題學生掌握得不錯,基本沒問題。讓學生完成練習第4題時,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理解“分別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和25%”的意思,所以解答時有困難,理解能力還是有待提高。
在做第6題時,學生存在著一些問題,雖然一再強調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單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列方程解答。可是像這題的第二小題不少學生連單位“1”的量都沒有找對,沒有認真審題。
昨天的練習與測試中有這樣一題“水結成冰后,體積增加10%。一塊體積是2.2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學生錯的較多,關鍵是沒有理解理解題意:體積增加10%是指水結成冰后,冰的體積比水的體積增加10%。
課后反思:
單元練習課既由練習又有復習功能,作為教師,我根據學生前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在今天的教學中做了適當的調整。我在今天這一課時里重點復習稍復雜的百分數的實際問題。先借助教材提供的第2題復習簡單的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本題是有關出油率的,學生理解了出油率的含義后就能正確解答。接著再練習第3、4題,這兩題也是基本的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一道是已知單位“1”的量,求單位“1”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另一道是求單位“1”的量。因為考慮到學生解題的不良習慣,課上我強調了讀題后先找單位“1”的量,然后分析數量關系式,最后再列式。教材上第5、6題是稍復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我組織學生練習時仍然強調要尋找單位“1”,根據單位“1”的數量是否已知再做不同的處理。盡管教師一再強調,解題方法只有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內在需求,才會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