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圖形8.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及包裝問題
復習內容:教科書第12冊107頁“練習與實踐”12、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能在展開圖中找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相對的面,能判斷一些平面圖形折疊后能否圍成長方體、正方體。
2.通過選擇幾張合適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通過“包裝箱的設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選擇出合理的包裝樣式,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同時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觀察相對的面在不同展開圖上的分布情況,發現其中的規律。
教學對策:課前學具、教具的準備工作要充分,課中要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想象。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教具(可展開);學生準備若干個大小相同的長方體、正方體紙盒;一個香皂盒
教學過程:
一、長、正方體的展開圖
1.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面的特征。
2.提問:沿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棱剪開,可以得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展開圖。(投影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各一幅)如果沿著其他的棱剪開又可以得到怎樣的展開圖呢?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動手剪一剪,看一看,尋找其中的規律。
學生四人一組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展示學生的不同的展開圖,發現規律。
小結:同一正方體,按不同方式展開得到的平面圖是不一樣的。在正方體的展開圖中,相對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間一定只隔一個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排,中間可以隔著一些面。
3.判斷下列哪些展開圖能圍成長方體或正方體?(投影出示第十一冊教材第13、14頁上的圖形)
學生獨立思考后作出判斷,然后交流。
二、圍長方體或正方體
1.出示:下面五種形狀的硬紙各有若干張。選擇哪幾種,每種選幾張,正好可以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
① 長1.8厘米,寬1厘米; ② 邊長1.8厘米;
③ 長1厘米,寬0.4厘米; ④ 邊長1厘米;
⑤ 長1.8厘米, 寬0.4厘米 。
⑴ 學生獨立解答。
⑵ 交流不同的圍法。
⑶ 小結圍法:如果是圍成正方體,只需同一種規格的正方形硬紙6張;如果是圍成有一組相對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則需兩種規格的硬紙;如果是圍一般長方體,則需選擇三種規格的硬紙,每兩種規格要有一組對邊相等。
3.練一練:完成教科書p107頁第12題。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第一,每種規格的長方形或正方形鐵皮都有若干張,因此,無論怎樣選擇,鐵皮的張數都有足夠多;第二,焊接的長方體或正方體水箱是無蓋的,因此每次只需選擇5張鐵皮。
(2)學生自行選擇后進行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包裝箱的設計
1.出示兩只火柴盒,讓學生思考,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怎樣包裝最省料?
2.交流歸納:有三種不同的包裝方法,a面重疊(上下疊);b面重疊(前后疊);c面重疊(左右疊)。大面重疊,比較省料。
3.提問:如果是6只火些盒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呢?怎樣最省料呢?(先猜,然后小組擺、交流)
4.師生歸納:按接觸面思考:a、b、c各一種;ab、ac、bc各兩種。這樣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5.師引導其他思考方法:能不能將問題簡化,比如以兩個一組作為一個整體,將兩個a面重疊(上下疊)的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這樣就轉化為3個長方體的包裝問題了,可以有幾種包法?(還可以將兩個b面重疊(前后疊)的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擺,又有3種包法;還可以將兩個c面重疊(前后疊)的長方體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