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圖形8.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及包裝問題
6.師小結:先把2個小長方體看作一個大長方體,那么6個小長方體就可以看作3個大長方體.2個小長方體間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個不同長方體的包裝問題.這種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已經解決簡單問題,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7. 猜一猜,算一算,哪種包裝最省料?
8.練一練:完成教科書p107頁第13題。
(1)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比較合理的三類方案,第一類,擺2層,每層12塊;第二類,擺3層,每層8塊;第三類,擺4層,每層6塊。每一類的具體擺法都有若干種。
(2)學生完成后教師及時展示學生的方案(可畫出每種方案的示意圖),做出評價。
四、全課小結。
補充練習:
1.一個無蓋圓柱形水桶,有以下幾種型號的鐵皮可供搭配配選擇。
1號長方形長9.42分米,寬2分米;2號圓直徑2分米;3號圓半徑3分米;4號長方形長12.56分米,寬5分米。
你選擇的材料是( )號和( )號;制成的水桶的容積是多少升?(鐵皮厚度不計)
2.下面五種形狀的硬紙板各有2張。選擇哪些可以圍成一個長方體?圍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① 長5厘米,寬4厘米; ② 邊長2厘米;
③ 長5厘米,寬2厘米; ④ 邊長5厘米;
⑤ 長4厘米,寬2厘米。
3.一個長16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鐵皮,你能把它剪成五塊,焊接成一個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容器嗎?(不許浪費),畫出剪圖,并算出這個容器的容積是多少?
課前思考:
孫老師對數學教材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將五六年級教材中相關的內容融合于這課時中,既幫助學生回顧整理了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聯系,也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補充一點:第13題,(1)為了計算方便,取整數。(2)除了讓學生根據實際包裝情況設計包裝方案外,還應該讓學生掌握包裝盒材料最省的包裝方法,這是有規律的,應該讓學生掌握這個規律:將體積分解成3個數據乘積,這三個數據盡可能接近,所得的表面積也最小。
課前思考:
看了孫老師的教學設計,很受用,這堂課學生的積極性應該會很高,由于現在進入復習階段,除了按照書上的進度上課,額外的我也讓學生做一些練習。現在的學習比較乏味,基本上都是練習和評講,所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每節課都在想辦法調動學生的氣氛。這節課孫老師將以前探究的表面積的變化這一內容也融合了進去,讓學生思考怎么最省材料,其實就是求怎樣擺表面積最小?也可以讓學生思考,怎樣表面積最大,如果有不理解的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具演示,這樣學生更能直觀的感受。
課后反思:
這節課學生的參與性很高,或許是由于最近語、數、英的練習多了些,學生的作業量相對而言有點超負荷。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課堂上的秩序還是有點亂,學生活躍過頭了。這節課我有選擇性的用了半節課的時間完成了,接下來安排學生適當的做些練習,總得來說效果不錯。
課后反思:
先討論包裝2個長方體盒子的方法,小組合作探索、測量、計算,嘗試怎樣擺放節省包裝紙的方法;再討論包裝6個盒子的方法,鼓勵用不同的數學思考方式,從而得出24塊肥皂包裝箱的設計方案。探索生活中盒子的包裝方法,通過多種形式實踐操作活動,深化表面積、棱長之間的聯系,理解表面積、棱長的意義。在實驗中有序地想象、觀察、操作、比較、驗證、探索、計算等活動中獲得新的知識。培養創新想象、創新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感知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實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