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乘法(第7課時)
對于倒數,學生印象更深的是“分子、分母調換位置”,而不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所以在教學倒數意義時,可先安排一些兩個分數相乘等于1的式子,讓學生觀察發現,等于1的兩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剛好調換了位置。然后老師追問:乘積1的兩個數是否都是分子、分母調換了位置呢?接著就出示一些小數相乘等于1的式子。這樣可以加深倒數意義的理解。
對于特殊的數“1”和“0”,最好是讓學生自主提出或者安排在課堂某一環節中或練習時很自然的進行解決,這樣比教師特別拿出來進行思考要好的多。這部分的教學,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然后發現了什么?進行交流。但是若能把自己的發現能進行驗證,這樣對于知識掌握的就比較有實效性了,同時再進行交流總結,得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課后反思:
本節課我是這樣導入的:“美國人見面常以擁抱表示友好,在我們中國,見面常以握手表示友好。我們班的同學已經在一起相處了一段時間,我想你一定找到了好朋友。誰和誰是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握個手吧。握手至少是幾個手才能握?(兩只手)那老師也希望以后能和大家互相成為好朋友。互相成為好朋友是什么意思?”通過這樣的導入,讓學生理解“相互”這一關鍵詞。
小組討論“你覺得整數、小數有沒有倒數?如果有,該怎么樣來求它們的倒數呢?”集中小組同學的智慧,分散了教學難點,同時在討論交流中加以辨析“0和1有沒有倒數”,還是很自然的。
在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還有部分學生參與討論不積極,不善于聽其他同學的意見,需以后引導。
課后反思:
由于本課時內容較簡單,很適合學生自學。因此,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先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自學課本第50頁的內容。兩個問題是:什么是互為倒數?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學生自學后,我先組織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逐一進行討論,重點圍繞理解“互為倒數”,讓學生通過舉例認識到倒數是指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并辨析了為什么0沒有倒數。在“練一練”中,教材提供了5個分數,正好真分數、大于1的假分數和整數都有,所以結合這一題我就讓學生尋找其中的規律,學生基本能發現其中的規律,然后在練習十第4題中,再次讓學生尋找其中的規律,進行驗證。通過這樣兩個練習,學生們對倒數的認識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課中的思考題有一定難度,只有少數學生能認識到可以分三種情況考慮。以后還可以增加這類題目的練習。
課后反思:
對倒數的認識,正如潘老師所說的,學生印象深的是“分子與分母顛倒了位置”而不是倒數的本質內涵“兩數乘積為1”。所以在課堂學習時,我從分數的倒數引入,學生體會到分數的倒數外在表現形式確實是將分子與分母交換了位置,然后提問:那么整數是否有倒數呢?如果有的話,你能舉例說明嗎?在學生掌握總結出求整數的倒數的方法后,再提出兩個特殊的整數的倒數的研究,通過集體討論,加深了學生對“1”和“0”倒數的認識。同時也將倒數的認識引向本質內涵:兩數乘積為1。現在想來,如果當時再提出對小數倒數的認識,或許學生對倒數的認識更全面,同時也可進一步加強分數與小數的聯系,體會到小數與分數的意義相同,只不過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