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與復習(2)2(第二單元)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p34。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長方體、正方體的底面積、體積和表面積的聯系和區別,恰當的選擇相關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和有條理思考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聯系生活實際恰當的選擇相關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本課練習按照“直接應用——結合示意圖練習——自己聯系實際練習”的層次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一、基本練習。
1.出示書p34t4。
組織學生解答。
2.比較:
(1)問: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可以怎樣算?不同算法之間有什么聯系?
歸納:方法1: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v=abh),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v=abh)
方法2:統一公式: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v=sh)
學生獨立填表。
集體交流時說說每個空格中的數是怎樣算出來的。
重點:(1)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有哪兩種算法?
二、應用練習。
1.結合示意圖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書p34t5。
讀題理解后解答。
(2)出示書p34t6。
學生獨立解答后,說說自己每一步是怎樣做的。
2.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書p34t7。
問:題目中所求的問題實際是求什么?
學生讀題,結合示意圖理解:每根鋁合金條就是長方體的什么?求至少需要鋁合金條多少分米,就是求長方體的什么?
理清需要燈箱布的是長方體的哪幾個面?
讀題,讓學生自己依據生活實際情況確定問題要求什么,理解:第(1)題求的是所有立柱的底面積之和。
第(2)題求的是所有立柱的體積之和。
第(3)題求的是一根立柱除底面以外的各個面的面積之和。
三、發展練習。
1.補充:一個長15厘米、寬8厘米、高8厘米的長方體木盒(從里面量),可存放棱長為4厘米的正方體積木( )塊。
2.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思考題。
引導學生從涂色小正方體的位置不同分類有條理思考。
觀察數據特點,發現長方體木箱里放積木不能正好放滿,引導學生從每排放幾個、每層放幾排及共放幾層考慮。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的頂點位置,共有8塊;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棱的中間,共有12×2=24(塊),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面的中間,共有6×4=24(塊)。
四、評價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解決長方體、正方體的方法關鍵是什么?
指出:聯系生活實際。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