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教案1
單元教學目標: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系。
2、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單元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塵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簡、比的應用。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特點:
1、提供多種情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
2、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比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課時:12課時
課題 生活中的比 第 1 課時( 總第32課時)
學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分數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百分數的意義及應用,這些都為學生學習比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應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
學習目標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情境設計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
(1)出示4名同學的比賽情況,這里4名同學的比賽場數是一樣的,都是各賽8場。
二、情境延伸 感悟新知
(1)如果小強和小林兩人進行的四次練習的結果,每次比賽場數不同,獲勝的場數也不同。那我們怎么比?
(2)、出示馬拉松選手賽跑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數據,以及某人騎車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數據,
(3)分別提供了三個水果攤位出售蘋果的價錢的情況。(4)出示圖形分類的情境。
三、結合情境 教學概念
1、在以上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引出“比”的概念。再次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學生回顧前面情境中的有關數量關系,
2、介紹比的讀法和寫法。
四、拓展應用 加深體驗
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五、課堂總結 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誰?它表示什么意思?課后繼續找一找哪些地方還用到了比?
學生活動:
由于比賽的場數相同,可以直接比較獲勝的場數嗎?學生排出名次。
學生弄懂題意,看懂統計表。
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小強或小林哪次練習的成績最好。
學生體會到比較誰的速度快,實際上就是比較路程與時間的比。
學生體會到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比較總價與數量的比。
學生用比的方式說一說、寫一寫。
學生交流。
教學反思:學生基本掌握,體驗到生活中的比,知道了比的各部分的名稱。
課題 生活中的比(2 ) 第 2 課時 ( 總第 33課時)
學材分析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需要刻畫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應該用比,體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學情分析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比較困難。應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解比的意義,建立比的概念。
學習目標1、理解的意義,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確求出比的比值。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
一、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的方法我們已經學過兩種(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相差關系用減法;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用除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新的比較方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