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
丹陽市導墅中心小學 周琴秀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國標版六年級下冊教科書p71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靈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具體的轉化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學生通過回顧曾經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從策略的角度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轉化策略的應用價值。
3、學生進一步積累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主動克服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轉化策略的價值,豐富學生的策略意識,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會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具]
課件,每生印一張例1的方格紙 /學生準備剪刀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情激思。
有一次,愛迪生把一只燈泡交給他的助手阿普頓,讓他計算一下這只燈泡的容積是多少。阿普頓是普林頓大學數學系高材生,又在德國深造了一年,數學素養相當不錯。他拿著這只梨形的燈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來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畫出了各種示意圖,還列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個鐘頭過去了。愛迪生著急了,跑來問他算出來了沒有。“正算到一半。”阿普頓慌忙回答,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額角上滾了下來。“才算到一半?”愛迪生十分詫異,走近一看,哎呀,在阿普頓的面前,好幾張白紙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算式。“何必這么復雜呢?”愛迪生微笑著說,“你把這只燈泡裝滿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來的水的體積,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容積。”
“哦!”阿普頓恍然大悟。他飛快地跑進實驗室,不到1分鐘,沒有經過任何運算,就把燈泡的容積準確地求出來了。
提問: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受到了哪些啟發呢?
小結:今天我們也要學習愛迪生和他的助手阿普頓,巧妙地運用一定的策略來解決一些陌生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四年級:列表法、還原法;五年級:列舉法、還原法;六年級:替換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師:首先請大家欣賞2個平面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嗎?生:沒有
師:你覺得它們像什么呢?(生發揮想象力回答,但要說明的是平面圖形)
2.引導交流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圖形,它們的什么可能相等?生:面積
師:怎樣比較這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積?誰來說說看。
生:可能說“數方格/折剪拼移轉”(如學生講到數方格,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方格補好)
師:好,現在就請大家拿出手頭的圖形,同桌協商選用哪種方法,然后分好工,每人完成一個平面圖形的操作,然后放在一起驗證一下。(同桌操作,教師巡視,并指導。)
3.指導驗證。
師:驗證下來,發現,這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積確實相等的同學學舉手!
你們組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想?指名回答。
學生說想的過程,并投影出示學生的作業紙。(生可能回答上半圓平移下來就是下半圓,他們的面積吻合;“花瓶”突出來的半圓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圓,只要分別把他們旋轉180度就可以了)
師表揚。
師演示剛才學生說的過程。
師:這樣旋轉和平移后都變成了什么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