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積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體驗生活,引入課題 談話導入:(課件出示)物品的包裝圖片,課件演示牛奶包裝盒中的擺放狀況:這是牛奶的包裝盒,它有多大呢?讓我們打開包裝盒,看看里面的牛奶是怎樣擺放的?(顯示牛奶的擺放樣式)其實這些牛奶還可以擺成其它樣式進行包裝,請大家看,(電腦演示幾種不同的擺放樣式),那么為什么我們所見到的都是用這種樣式包裝的呢?我想其中一定有一些奧秘吧。你們想知道嗎?讓我們在這堂實踐活動課中探索和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了設計牛奶包裝盒的情境,讓學生觀察常見的包裝盒,再通過問題“為什么我們所見到的都是用這種樣式進行包裝呢?” 需要我們學習一些新的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二、拼拼算算、體驗規律 活動一: 1.我們桌上都有一些這樣的正方體。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正方體的棱長看作1厘米。你能用這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嗎?動手拼一拼。 2.提問:有的同學拼成了一個橫著的長方體,有的同學拼的是豎著的長方體。不管是哪一種,觀察一下,體積有沒有變化?3、問:把兩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拼成后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與原來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和相比,你有什么發現? 追問:減少的兩個面在哪里?為什么減少了?誰上來指一指? 引導學生認識:重疊的面(板書)。并且每重疊一次,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就減少了這兩個重疊的面。 【設計意圖】設計本環節意在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活動,來體會表面積發生了變化,體驗到兩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后面積減少了原來兩個正方形的面的面積。通過調動學生的手、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得學生能主動的參與到知識構建上,再結合思維活動,能有效的促進學生掌握知識。 4.深入探究: 教師小結:我們一起把剛才的發現總結在這個表里,剛才我們用2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原來一共有12個面,拼成后減少了原來2個面的面積。課件出示數據:2、12、2 (1)如果用3個、4個、5個正方體排成一排拼成長方體,表面積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先和組員說說你的猜想,再進行驗證。(學生自己猜想、操作、探究、驗證) 提醒學生把相關數據及時填在表中。并交流填寫結果。 正方體的個數 2 3 4 5 …… 原來正方體一共有幾個面 拼成后減少了原來幾個面的面積 學生小組活動,師巡視。 學生匯報表格中所填數據。 談話:用3個正方體拼,原來一共有幾個面?拼成后減少了原來幾個面的面積? 4個呢?5個呢?課件相機把數據填入表格。
提問:用6個拼,是個什么情況?請同學們想一想,也可以動手拼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