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積的變化
學生可能會用拼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來計算表面積,也可能直接想到看看減少了多少個面來計算表面積(如左圖有7次正方體的兩兩相拼,減少了7個2平方厘米;右圖有5次正方體的兩兩相拼,減少了5個2平方厘米),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應用前面發現的規律,并通過對拼成的每個長方體的具體分析得出。) 小結:把若干個相同的正方體拼在一起時,兩兩相拼的次數越多,也就是“重疊的面越多,表面積減少的越多”。(板書) 2、研究8個正方體拼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變化。 談話:8個正方體可以拼成長方體,有哪幾種拼法?哪種拼成的表面積最小?哪種最大?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長、寬、高的長度與表面積的關系。引導發現體積一定的時候,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越接近,表面積越小。 3.談話:(指著板書說話)同學們的這一發現可真了不起,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回到課開始的課件播放)看看為什么廠家是這樣包裝,而不是長長一排等的包裝呢?作為廠家在包裝這些商品時會考慮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學生自由談想法,如:有的考慮到美觀;有的考慮到節省材料;有的考慮到攜帶的方便等,教師及時評價。) 4.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如果廠家要包裝10盒火柴,把這10盒火柴包裝成一包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怎樣包裝最節省包裝紙?【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拼拼說說”,是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學生前面的規律體驗深刻,學生才能靈活運用。用6個、8個正方體拼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表面積的變化的研究以及包裝10盒火柴的活動,讓學生不斷強化:用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減少越多;重疊的面越多,減少的面積也多;體積一定時,長方體的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越小。這幾條經驗要靈活地、綜合地應用,才能得到理想的方案。這對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是很好的鍛煉。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擺一擺,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研究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擺過程中表面積的變化情況,你有什么收獲呢?請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得學生情智共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新課后,引導學生對新課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做,會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總的設計意圖】本節課力求根據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原則,以學生自主構建為出發點,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導地位,注重加強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通過拼-算-看-說-議等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操作與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學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保證課堂訓練的密度。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并在恰當時機給與科學的評價,以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