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整理與練習(2)
教學內容:第34-35頁第6-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體和圓錐的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探索與實踐中進一步發現數學中的一些規律,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靈活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體和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整理回顧
1、我們已經學習過的立體圖形有哪些?怎樣求它們的表面積?怎樣求它們的體積?
學生回憶,交流,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整理已經學過的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主要是:長正方體、圓柱體表面積及體積計算方法)
2、它們的體積計算公式有何相同之處?
二、運用練習
1、 選擇題
(1)當一個圓柱的底面( )和高相等時,展開這個圓柱的側面,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
a、直徑 b、半徑 c、周長
(2)一個圓柱體有( )個面。
a、2 b、3 c、4
(3)一個圓柱與一個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體積的比是1:1圓柱與圓錐的高的比是( )
a、1:1b、3:1 c、1:3
(4)圓柱的底面半徑是r h
a、2pai r的平方+2pairh b、2pai r的平方+pairh c、pai r的平方+2pairh
2、指導理解第34頁上第6題。
(1)看圖讀題理解題目意思。
(2)紙盒的長寬高分別是怎樣得到的?
(3)怎樣求第3個問題?
3、指導理解第35頁上第7題。
(1)先引導學生分析條件。
(2)學生獨立完成,要求有余力的學生用兩種方法完成。
(3)組織交流校對。理解兩種方法的解題思路。
三、探索與實踐
1、指導理解第35頁上第8題。
學生按要求操作,再比較,找發現的規律:容量比體積小。
2、指導理解第35頁上第9題。
理解不同的卷法,教師提供數據(長12。56厘米,寬6。28厘米),學生分別計算這兩種卷法得到的體積。
3、補充:
沿著一個長12。56厘米、寬9。42厘米的長方形的一條邊旋轉一周,可以得到( )什么圖形?它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怎樣旋轉體積最大?
課前思考:
本課時教材安排了有關圓柱和圓錐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而且有一定的難度和綜合性。這樣的練習對于班中一部分學生來說肯定在思考上存在一些困難。作為教師,我們要研究學生感到思考困難處究竟在哪里,課上的講評如果多從學生角度來設計,那么一定能有效提高講評的質量。
第6題這樣的問題,學生思考時可能感到困難的地方是不知道紙箱的長、寬各是多少,即如何將圓柱形飲料罐的直徑與長方體紙箱的長、寬聯系起來。對于理解實在有困難的學生,看來還真要拿一些飲料罐放入紙箱,讓他們實際測量一下。
第7題的解答要鼓勵學生根據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想出不同的方法來解答,交流時要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探究與實踐”部分的第1題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個標有容積的飲料罐進行測量與比較。第2題,我們在前幾節課中已經研究過,本課中可以簡單回顧,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結論。
課前思考: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運用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以及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此,我補充了一些練習題:
一個圓柱形容器中盛有1米高的水,如果把體積是3.14立方分米的鐵塊放入水中,水面會上升2分米。這個圓柱形容器中原來盛有多少升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