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實錄與賞析
課前思考:
今年,對于京張鐵路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一個世紀前的這一年,是京張鐵路肇建的年份.彈指一揮間,京張鐵路肇建已經有整整一百年了!為了紀念這特別的日子,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舉行了一系列大型的紀念活動:播放電影,舉行展覽,發行郵票,舉辦慶典,重塑銅像……場面隆重而熱烈.而事實上,詹天佑修筑鐵路這個史實,假如不是因為《詹天佑》這篇課文,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夠知曉 時下,人們熱衷于談論的是超級女生,熱衷于追逐的是時尚潮流,而對于為我們的民族作出過杰出貢獻的偉人,卻知之不多,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說過"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由此想到, 在教學《詹天佑 》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讓孩子知道詹天佑的"愛國","杰出",而是要借助文本,讓孩子們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進而喚醒他們對偉人的尊崇之情.這種喚醒,不是靠教師告訴,而是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讓詹天佑的形象矗立在學生的心中.
因此,在設計《詹天佑》教學預案的時候,我想到了如下幾點:
第一,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地走近詹天佑.我們不要妄想通過一篇課文就讓孩子通曉詹天佑,也不試圖讓孩子透徹地感受復雜紛繁的社會.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按孩子們所處的年齡階段,結合他們的人生閱歷,心理特點,讓他們試著對詹天佑和當時的環境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感受,并能保持著一種探究的動力和濃厚的興趣,或許這就足夠了.交給他一張入場券,指給他通向音樂會天籟之音的那條路,剩下的,便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聆聽——讓他們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人文積淀不斷地閱讀,去構建和完善他心中的詹天佑!詹天佑的人物形象,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慢慢建構.
第二,豐富文本資源,降低理解難度.《詹天佑》一文描述的年代及事件本身和學生的社會生活距離遙遠,如果僅憑文章本身,孩子們很難和詹天佑溝通,也無法真正意味到那種危難中的奮進,成功中的悲壯,輝煌中的辛酸;倘若僅僅局限于課文,抓住課文的詞句開掘太多的微言大義,學生是很難與文本產生共鳴的,即便是對"愛國"和"杰出"這兩個詞語的理解也是甚為膚淺的.這時只有對作者生平事跡,對中國當時被瓜分的情勢,對當時清政府的腐敗,對帝國主義的惡蠻,對詹天佑在修路過程中遇到的更多的鮮為人知的史實有所了解,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建構自己心中的詹天佑. 此外,文中一些建筑上特定項目開發的闡述,這對孩子來說,理解有一定困難.作為教師,需要豐富文本資源,采用一些符合學生心智發展的方式方法引導孩子去理解,去感受.比如在理解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等工程時,運用一些簡潔的箭頭,圖示,也許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騰出更寶貴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讀寫實踐,以充分表達對詹天佑的尊崇之情.
第三,拓展感人事跡,豐滿人物形象.如果僅僅局限于修筑京張鐵路本身,學生對詹天佑的認識還是浮光掠影的.詹天佑偉大的人格,不僅僅體現在修筑京張鐵路這一歷史事件中.要想讓詹天佑的人物形象在學生心頭更加豐滿,必須要立足文本,適度拓展,讓孩子鳥瞰式地了解詹天佑的豐功偉績.前些日子,有幸看到《詹天佑》電影,我對詹天佑的豐功偉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尤其是詹天佑抱病長城時說的一番話,讓人潸然落淚.我想,如果將這些視頻資料有機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詹天佑的認識,也許不再是概念化的"愛國"與"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