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實錄與賞析
生1:(動情地)詹天佑爺爺他不怕艱難困苦,不怕高山深澗,狂風怒號,在鐵路上奉獻了自己大半生.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因此我們要懷念他.
生2: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師.我們要紀念他,紀念他為中國付出的一切.
師:是呀,想起他,我們就會想起他為中國做的一切.這一切怎能不值得紀念呢 (師潸然淚下)
生3:因為這是我國第一條自修的鐵路.作為工程師,他為我國人民爭得了光榮.而且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師:是呀,這樣一個為中國爭光的人,我們怎能把他忘記 張老師也想就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寫了一首小詩:(屏幕出現,教師朗誦)
1905 2005
百年滄桑
可以改變很多很多
但,詹天佑用生命書寫的"人"字
永遠留在了華夏大地
紀念一條鐵路
是為了 牢記一段歷史
緬懷一位偉人
更為了 傳承一種精神
師:請大家一起讀屏幕上的話:
(師生共讀)
紀念一條鐵路
是為了
牢記一段歷史
緬懷一位偉人
更為了
傳承一種精神
師:孩子們,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點擊屏幕出現以下文字)
但是 不要
僅僅在特別的日子里
才將詹天佑想起
下課!
["結尾如撞鐘",一首小詩升華了本文對學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可謂余音繞梁,蕩氣回腸,把課堂氣氛自然地推向了高潮.]
板書:
勘測線路 詹天佑 懷念一位偉人
開鑿隧道 傳承一種精神
設計路線 京張鐵路 紀念一條鐵路
(1905-2005)
總評:
如果說"教材"是作者的一度創造,那么"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二度創造,"課堂呈現"則是師生合作的三度創造.追溯本案始末,從字里行間你不難感受到三度創造的那種智性美麗.綜觀全程,我們體會到的是開放中透射出的那種大氣灑脫,精微處擁有的那分細膩感人.水無常勢,教無定法,教師的引導探究不從常見的由" 杰出","愛國"處入手演釋,而是從"哪些細節讓你感觸最深 "中著眼于歸納,可謂創意獨具;而從"1905年"到"2005年"的百年跨越中點化,使閱讀教學具有了常讀常新的時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