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導學案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shù),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nèi)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⑵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說什么?(引導學生說符合當時情景的話。)(知我者,子期也!)
知音相遇,真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讓我們以喜悅的心情再讀讀這些句子。
⑶短暫的相遇讓兩人成為知音。之后的離別卻又那么難舍。兩人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再相見。伯牙日夜期盼、苦苦等待,好不容易等到了見面的日子,卻傳來子期已經(jīng)去世的消息。讀課文的句子。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⑷此時,你能想象伯牙的心情嗎,如果你在當場,你會對伯牙說些什么呢?
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
⑸總結: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子期死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這時候的伯牙絕的僅僅只是弦嗎?斷絕琴弦的時候,他還斷絕了什么?(斷絕了他的希望,斷絕了他的前程,斷絕了希望,斷絕伯牙對藝術的追求)
6、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傳說,也譜寫了一首同樣優(yōu)美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在這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一起朗讀課文,再次感受一下這個感人的故事。(學生朗讀)
六、背誦課文
其余時間誦讀,背誦課文。
七、作業(yè)布置
我們中華民族非常重視友情,歷史上贊頌友誼的名言佳句不計其數(shù),為了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個課下作業(yè),大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