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語文第二單元導學案設計
學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春節的資料
學生:1、搜集關于春節的來歷:2、搜集關于春節的習俗:3、讀課文3遍,在文中圈出生字,畫出生字所在的詞語,然后組詞。4、在文中畫出“摻和、萬象更新、守歲、截然不同、嫻熟”,結合語言環境,借助字詞典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導學時間:2學時
導學過程:
第一學時導學目標:1、能夠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導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1、“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慶中,春節向我們走來。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資料:
①關于春節的來歷: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歷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②關于春節的習俗:如祭灶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鬧元宵等。
3、讀過年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全家聚首;初一、初二走親訪友;正月十五逛燈會。
二、小組合作,交流展示
1、自由讀通課文,邊讀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2、小組交流這些重要的日子,有哪些風俗習慣?
3、各組派代表說說老北京春節的習俗,師生隨機評價,歸納總結。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三、品讀重點,深入體驗: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說說體你的體會。)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大人們:
孩子們:
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第二學時
導學目標:
1、能夠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2、能夠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自己是如何過春節的,寫一篇關于春節的習作。
導學過程:
一、品讀重點,體味民俗
1、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除夕真熱鬧”。
2、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
燈的種類多:
3、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
二、回顧全文,領悟寫法
1、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