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語文第二單元導學案設計
①主題是否明確,特點是否突出;
②內容是否具體充實;
③表達是否流暢;
④語言是否簡潔。
四、激發情感,由說到寫。
1.聽了同學的介紹,此時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啊!透過這絢麗多彩的民俗,我們感受到的是泱泱華夏民族文化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讓我們快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寫下來吧!
第二課時 習 作
導學目標:
能借鑒本組描寫民風民俗的寫作方法,學習抓住特點介紹民風民俗的方法來進行習作。
導學過程:
一、編寫提綱
1.引導學生根據提示編寫習作提綱。
提示:
①要介紹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打算從哪幾方面加以介紹?
③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將要進行具體介紹?
④根據其特點,你打算擬訂什么題目?
2.學生自由編寫提綱。
3.小組內根據編寫提示,互提建議,修改提綱。
二、學生進行習作練習。
三、初步修改。
1.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把習作中語句不通的地方和錯別字修改過來。
2.小組內互讀互聽習作的重點部分,提出習作中表達不夠清楚和不夠具體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議。
3.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完善習作。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導學目標:
學習修改、完善自己的習作,創編班級習作集。
導學過程:
一、佳文點播臺
1.根據學生習作情況選擇其中較好的8—10篇,將習作題目和作者羅列出來,供學生自由點播。
2.由作者朗讀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學認真聽,找出習作的優點。
3.師生互動評議。
二、病文會診室
1.根據本次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問題,選擇病文例子供同學閱讀,找出問題,提出修改建議。
2.集體修改,體會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間
根據老師的批語,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匯編民俗作品集
1.為自己的習作配畫,全班匯總。
2.根據全班的習作題目,討論作品集的分類內容和編排順序。
3.討論作品集的題目。
回顧拓展二
導學目標:
1、能交流對本單元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能結合生活實際講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并能在習作中恰當的運用。
2、積累課文所列的兩首古詩,能熟讀成誦。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趣味語文趣在哪里,交流自己了解和搜集的其他趣味語文的資料。
導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教師出示交流平臺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請學生自由朗讀,看發現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課內了解到的民風民俗:節日習俗;地方飲食;民族服飾、工藝品等。
(2)交流本組課文突出的表達方式:如《北京的春節》詳略得當的寫法;《藏戲》問與答相呼應,概括與具體描述相結合的寫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等。
(3)交流這次習作中自己是如何學習課文中的寫法,來表現民俗的特點的。
(4)翻閱班級的《民俗習作集》,對運用恰當的表達方法進行欣賞。
二、日積月累
1.古詩出示,正確朗讀。
2.積累《元日》。
(1)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2)在詩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節習俗?
(3)正確流利朗讀后背誦。
三、趣味語文
1.趣味導入
2.學生默讀《有趣的標點》,體會標點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詩變成小令,又變成小短劇。
3.試著給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標點,看能表達幾種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媽媽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