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有的學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有的學生答……)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盜鈴》,《守株待兔》……)我們都是怎么學習寓言的?(生答:學習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講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5.《古代寓言兩則》看看它們又告述我們什么道理。(生讀文題)提問:讀了文題,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古代”說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寓言和以前學習的寓言不同,本課是文言文。“寓言兩則”說明課文里有2個小故事。)我們在六年級初已經接觸過文言文,誰能說說怎么學習文言文的?(生答:學習文言文要把語句讀通順,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最后達到熟讀成誦。)那么今天我們就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學習寓言的方法結合在一起來學習本課的第1個小故事《矛與盾》。
相信許多同學課前已經讀過這篇寓言故事了,誰能說一說“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時用的兵器,矛是用來攻的,盾是用來擋的。)解釋的真好!
二、熟讀課文,讀通讀順。
1、下面就請大家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師: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學生讀。
師:字音真準,誰還想讀?學生讀文。
3、師:同學們讀的真認真! 4、誰再來試一試?指名讀,
三、自讀自悟,明白寓意
1、文言文不僅要讀準字音,掌握好節奏,更重要的是要讀懂。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下面就請大家就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自己學也可小組合作學,想想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并說說本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自由學文。(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匯報:
師:全文幾句話?請看第一句,有誰讀懂了?
請生單獨解釋:鬻:賣;者:人;譽:夸耀;吾:我的;堅:堅固;莫:不;陷:穿透。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非常堅固,什么東西都穿不透。”
師:你怎么知道這個人在賣他的矛和盾,并且在夸耀他的盾堅固呢?
生:鬻” “譽。 “堅”。
師板書:盾——堅——莫能陷也
師:學的真仔細,假如現在你就是那個楚國人,你覺得應該怎樣讀這句話?
生:用吹噓的語氣。
師:你來試一試。
師:吹的還不夠。想想生意人平時都怎么吆喝,(學生體會)再來試試。
生:手舞足蹈的讀。(強調“莫能陷” )
師:你的盾真堅固呀!居然“物莫能陷”,(引導學生說出:什么東西都不能穿透。)這么好的盾,你們想不想買?學生練讀。指名讀。
師:瞧把你們高興的,這面盾這么好,那它的矛怎么樣?
請看第2句話,有誰讀懂了
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我的矛鋒利得很,什么東西都穿得透。
板書:矛——利——無不陷也
師:你的矛真鋒利,“于物無不陷”(教師強調“無不”引導學生說出:沒有什么東西不能穿透的)也就是(什么東西都能穿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