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則·矛與盾》教學設計
4、在理解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背誦課文。
(理解了的東西容易記得牢,這篇古文短小很容易背誦)
四、拓展延伸,利用資訊
課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收集來的資訊,辦一期小報。可以以《寓言精粹》、《寓言故事》、《寓言小報》等為報名,貼在壁報欄里,以實現資源共享。
教學反思
今天上完了《矛與盾》,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現實的社會生活潛移默化地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烙上了印記。
那是我設計最后的拓展環節:同學們,如果老師是一個軍需處處長,因為戰勢的需要,要買這些矛與盾,同學們是矛與盾的推銷者,你應該怎樣才能夠成功地推銷這些矛與盾呢?并且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供需要求的呢?
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了。學生紛紛討論。三分鐘后他們開始了令我震驚的回答:在孩子們積極而熱烈的回答中,我提煉出以下幾種答案:
1、我打價格戰,打五折。(仿佛時下低級服裝店中,蹩腳的促銷手段)
2、我降價,將生產工藝提高,生產3把矛的原料變成生產5支矛的。
(偷工減料,據說,中俄邊境貿易一度異常火爆,廉價的中國鞋、服裝很搶手。可是沒多久中國的這些商品就賣不動了,且被戲稱為“禮拜鞋”、“禮拜服”——只是只是穿了一個星期就出現了質量問題。于是中國的商品成了廉價的“劣質品”的代名詞。有的地方甚至打出了“中國商品滾出我們的市場的旗號”。因為短期利益的驅使,一味靠廉價作為競爭籌碼。所以放眼現在的國際市場,中國的品牌能叫響的的屈指可數。看來孩子們從中學到的也是這中蹩腳的競爭生存之道。)
3、我給這個軍需處長回扣20%,我舅舅是個醫藥代表,他就是用這種方法把藥賣給了醫院的(令人震驚啊。這是行賄受賄啊!難怪藥價不下藥價居高不下。等他們長大之后,不知道將會用什么方法來演繹將來的社會?)
4、我買二送一,送一盒創可帖(打戰的需要——這是一條頗有遠見的銷售策略,如果孩子的閱歷更豐富些,可以有更好的搭配促銷內容)
5、我重金聘請呂布做我的產品的形象代言人,對進行產品進行包裝。(虛假廣告的自我吹噓,當然也不排除這種方式樹立品牌效應的積極因素。)
當孩子們面紅耳赤地將自己的推銷方案說出來的時候,我絕對不能放任這種可怕的想法,也沒有粗暴的否定。我因勢利導:同學們,這種種推銷方案能夠讓我們建立很好的貿易關系嗎?你用這種方法能夠樹立自己的品牌嗎?又是一陣熱烈的討論后,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終于達成了共識——產品的質量是競爭的根本,種種投機的方法只是一種鼠目寸光的行為,只會自毀前程……
課程終于圓滿的結束了。但我思考良多:
看來,校園將不再是一塊凈土。我們的孩子以他們稚嫩的視角去觀察審視這這個社會。在將來的道路上,他們模仿、重復著父輩的所為。孩子的心靈受到怎樣的影響啊!當前社會大環境不好,加上網絡時代“紅黃黑”各種信息很多,都在影響我們的學生。社會在不斷進步,新鮮事物永遠層出不窮,道德標準與道德觀念也在不斷發展。面對追求效率及效益最大化的市場經濟浪潮,生命可以變得很無情,人性可以很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