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教學反思
三 、以聲傳情,讀出感情
無論是美倫美換的讀,還是講求技巧,事半而功倍的讀,都能將學生引領到渴求知識的海灣,一掘誦讀的甘泉。文本細讀,功在當課、利在千秋、傳之久遠。在古詩教學當中,重視“讀”已達成共識。然而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在詩歌教學中,讀與賞是不能分開的,要在讀中賞,賞后讀,以讀感悟,以賞提升,讀賞雙飛。在學習前兩句描寫送別景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五種不同的景物:黃云、白日、北風、吹雁、和雪。通過這些景物的描寫學生感悟出凄涼、冷靜的意境。在感悟中體會的心情,在胡茄十八拍的琴曲中走入情景,真正的感悟到情之所在!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孕育出作者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壯志。然而后兩句,作者筆鋒一轉,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要抒發的卻是對好友的祝福,而且慷慨激昂,千古傳誦、堪稱一絕.所以在這后兩句,我設計了三次復沓式的朗讀,讓學生轉換角色,勸慰好友,生:你的琴藝高超,一定會有人賞識你的。師引導讀:是啊,此去路漫漫,雖吾不能伴你左右,但以你的性情,還會結識更多的朋友。所以 我的朋友 引讀-------生:你是一代琴師,邊當朝宰相都非常賞識你,你還擔心什么呢?師:你身懷絕技,暫時無人欣賞 但只要不沉淪不灰心 振作起來 你就會走出一條陽光大道 所以(引讀 )
《別董大》教學反思
在《別董大》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圍繞課文主題、創設送別情境。
這堂課的一個主題是讓學生“走進送別詩、感受送別詩”,因此,在教學中整節課緊緊圍繞“送別”這一主題展開,以聽歌曲《送別》導入,創設送別的情境;在學詩時引導學生感悟送別時的情誼;擴讀和打寫都圍繞送別,主題突出,結構完整。
2、靈活運用資料、挖掘詩意內涵。
為了在教學中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的去感悟詩情,我通過引導學生課前、課上閱讀補充資料,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豐富古詩內容為學生深入理解詩意、體會使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作鋪墊。
3、通過角色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走進送別的場面,讓學生思考董大的憂愁是什么,你怎樣開導他?如果你是董大聽了朋友的勸慰你的心情怎樣?通過學生的換位思考和角色體驗,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詩句的內涵,使詩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詩教學鮮活起來。
需要改進的地方:
自學提示可以更明確化,如要求學生“一讀,讀通。了解詩的大意;二讀,讀懂。結合注釋、工具書理解詩意;三讀,讀出情。想象畫面,體會使人感情…… ”等,讓學生更明確閱讀詩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