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課堂實錄
生:(讀4~7自然段)子貢說老師“遇水必觀”,可以知道以前也一定看過水,可是他并沒有把這些道理說給弟子聽,然而今天子貢問到了這個問題,他才把這番道理講出來。我認為,這實際上就是孔子善施教化的一種智慧。他要選擇恰當的時候把弟子們感興趣的問題教給他們,這樣才記得住。
師:說得精彩!你也是一位智者。其實,你剛才說的意思,就是孔子所主張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智慧。
生:孔子一聽說泗水漲春潮,就帶他們去玩。他是抓住機會教育弟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師;是的,孔子把學生帶到泗水河畔,以天地為課堂,以流水為教材,教育他的弟子學做真人。這就是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
生:孔子讓弟子們說說自己的志向,是想讓他們互相學習。
師:對的。當時,子路和顏回都說了自己的志向。(出示兩人的志向,生讀。)
師:從他們的志向中,你能感覺到他們各是怎樣的人呢?
生:我覺得子路是個很豪爽、開朗的人,因為他愿意將自己的車馬、衣服與朋友分享。這和水的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有點像。他對待朋友很有情義。
生:我覺得顏回是個謙虛、沉穩的人,因為他不愿為自己表功。也像水一樣是真君子。
師:看來,孔子的思想在他的弟子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記得子路當時也問了孔子的志向,孔子是這樣說的(出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生讀)這就是文章的哪一段?(生齊讀16自然段)
師:孔子胸懷天下,他心中充滿著大愛,這就是他那“仁者愛人”的思想體現。
師:你們覺得孔子更喜歡誰呢?
生;我覺得是更喜歡顏回。雖然沒有明說,對他們都投以贊許的目光。但是,他還說了一句話,讓顏回彈一曲自己的志向。
師:是呀,顏回的志向寫進了一首歌里,想看嗎?(出示:有利劍兮匿于鞘中,有美玉兮泥土深藏。虎落平壤兮反不如犬,鳳凰落地兮被雞啄傷。生不逢時兮玉石不辨,不遇明主兮驥鎖廄房。用之則行兮閃山發光,舍之則藏兮不卑不亢。)
師:讀一讀。(生齊讀)
師:顏回拿利劍、美玉、猛虎、鳳凰來自比,告訴我們他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他非常渴望建工立業,為國為民做出貢獻,但卻無用武之地。可他并不悲觀失望,也不高傲自負。正如他所說:“用之則行兮閃山發光,舍之則藏兮不卑不亢。”同學們,讓我們再讀一讀顏回的志向。
板塊四:總結拓展,延續智慧
師:孔子的智慧就是這樣博大精深,下面這幾句也是孔子說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出示: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孔子的智慧遠不止這些,難怪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會發表這樣的宣言:(出示生齊讀: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從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我們就是21世紀的主人,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讓我們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尋找智慧吧。課已接近尾聲,但我們認識孔子才剛剛開始。課后請讀讀《論語》、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和《于丹論語心得》。
教學反思:
以“智慧”切入,簡單明了,直指“文心”。學生在尋找“智慧”的過程中,品味語言,咀嚼文字,見識孔子,感受智慧,啟迪智慧。
《孔子游春》的教學使我體會到,要讓智慧從文本的語言中滋長出來,我應該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