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實錄(盛新鳳)
師:同學們都知道我來自哪里?生:浙江。
師:哪個市?
生:湖州。
師:湖州,有去過湖州嗎?
生:我去過。
師:大家都沒去過湖州,湖州邊上就是太湖。看到過太湖嗎?你們看到的是江蘇這邊看到的太湖,到湖州去看太湖,那肯定是別有一番風味。咱們班有姓盛的嗎?我姓盛,茂盛的盛,這個姓看來比較稀有。記住我來自哪里,記住我的姓,就很好了。今天我們上的課題是《青海高原一株柳》。
師:是誰寫的課題?
生:葉丹蕾。
師:老師把這個寫課題的權利交給葉丹蕾同學,是告訴大家,寫字是她的特長,我這樣做想告訴大家,老師有時候,在很多方面也不一定超過大家。中國古時候有一句話: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意思就是青出于藍可以勝于藍。咱們可以開始上課嗎?上課之前有儀式嗎?
生:跟老師相互問候。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然后我應該說什么?請坐。今天咱們學習課文的題目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青海高原的環境非常蒼茫和惡劣,課文中用了這些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廣袤無垠 青草覆蓋的原野
寸木不生 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悲壯和蒼涼
師:同學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這株柳樹?
出示一段文字:這株柳樹大約有兩合抱粗,濃密的枝葉覆蓋出大約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師:這是一棵樹嗎?有同學會說,這不是樹,這是一段文字。它就是一棵樹,這棵樹躲在語言文字的后面,讀著讀著,就會從語言文字中顯現出來,先自己讀一讀這段文字。
生讀。
師:這一段比較長,咱們挑一句來讀。
生:葉子如此之綠,綠得蒼郁,綠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對生命顏色的獨特鍛鑄。
師:聽他這么一讀,葉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生:葉子青翠欲滴。
師:你們是不是感覺這樣,綠得這么蒼郁,綠得深沉,是暗綠色的。平原上柳樹是這樣的嗎?那是什么綠?
師:嫩綠,草綠,鮮綠,丹綠,但這株柳樹卻綠得那么蒼郁,那么深沉,奇怪嗎?這是一奇。誰能把描寫葉子的句子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不錯,大伙一起來讀讀這句描寫葉子的話。
生齊讀。
師:你還想讀哪一句。
生:它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給人以生命偉力的強大的感召。
師:你這么一讀,這株柳樹的樣子仿佛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句給你什么感覺。
生:柳樹十分高大。
師:從哪里看出?
生:巍巍然。
師:高大和粗壯還能從哪里看出來。
生: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粗礪而堅硬。
師:我知道你肯定讀懂這句話是寫它的――
生:樹干。
師:樹干和樹枝。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這樹生長的時間非常久。
師:所以那么粗實那么堅硬,從哪里感受到它很堅硬?
生:樹干和枝葉呈現出生鐵鐵錠的色澤。
師:你們看到過鐵錠嗎?
生:電視里。
師:什么樣?
生:很硬。
師:是看到的,沒有摸過,這個鐵錠現在不太容易看得到了。以前咱們的衣服要用紡車紡紗,紡機或紡車上鐵做的錠,很硬,顏色很暗淡。樹干和樹枝這么堅硬,奇怪嗎?
生:奇怪。
師:咱們這里的樹堅硬嗎?有一個詞叫“柔柳”,說明我們這里的柳以“柔”著稱,可這株高原柳卻這么硬,這是二奇。誰再來讀讀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