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問》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第二課時)
師:行!
生: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
師:謝謝你,田老師,你為了教我把古人都請出來了。
【評】看,天上的“云彩”下雨了!
生:在做學問的過程中,你有了問題,可以……道理。
師:郝老師真是一位好老師呀!
生: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還有嗎?
(生搖頭)
師:不錯,人家說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碼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生:不知你聽說過波蘭偉大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侯的故事嗎?
師:沒有。
生:哥白尼小時侯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他對科學奧秘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么”開始的。希望你將來也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師:謝謝你美好的祝愿。這樣的好事還是杜老師你先來吧。
生:你作為新一代的小學生……發現問題。
師:我有了問題一定多多向你請教。
生: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
師: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生:北宋有個大科學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師:聽完你的故事,學生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你,行嗎?
生(遲疑片刻):行,你問吧!
師:剛才田老師說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沈括為什么不繼續問他媽媽了?
生(七嘴八舌地搶答):因為沈括的媽媽沒能解開他心中的疑團。
師:不對呀,媽媽不是給他答案了嗎?
生:媽媽給他的答案不準確,太模糊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從文中“興許”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恍然大悟狀):噢,我終于明白了。看來,做學問還得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思考。
師:還有哪位老師愿意給我指點迷津,說說該怎樣做學問?
生: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學會了學與問,就好比插上了兩只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
(板書:學習的主人)
【評】適時抓住文中的具體語句引導學生思考并運用學到的方法,切實體現了做學問要邊學邊問的思想,與課文的主旨一脈相承。
師:哎,對了,前兩天各位老師就開始搜集有關古今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不知大家搜集得怎樣?
(生面面相覷——冷場。
師:哎呀,看來各位老師平時公務繁忙,沒有時間。正好,我這里有幾個小故事和一些名言,還沒來得及看,就先請各位老師過目吧,希望能對咱們有所幫助。(邊說邊散發)
(生讀)
【評】明明是學生課前沒按照預習要求去做,老師卻說成了是學生“公務繁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臺階下。這是把學生當“人”看的教學思想!針對課堂出現的冷場問題,老師很輕松地就化解掉了,再一次說明充分的教學準備是多么重要!
師:各位老師還有什么話要送給我的嗎?
生(念):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本領,只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求問題罷了。
師:有這一個本領就足夠了!
生:我想送你一首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你要想成為有學問的人,就必須抓緊時間勤學苦練,否則到老時一切都晚了。
師:對不起,老師,我把你的名字給忘了。
生:我叫朱寧。
師:對你的諄諄教誨,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朱老師!
生:我也送你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師:對,做學問和搞發明一樣,要多問好問才能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