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說課稿
一、說教材
古詩《示兒》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當時的南宋遭受金兵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后國都淪陷,從此江山破碎,不復統一。陸游傷心悲憤,臨終前給兒子立下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前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抗金兵未成的遺恨,有因祖國未統一的無限悲哀,也有對統一大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因此,《示兒》是開展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絕好教材。
另外,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愛國詩篇,以《示兒》為點,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積累,并以此加深學生對陸游詩人的認識與崇敬。
二、設計理念
1、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教學,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人行為,教師不應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學中我努力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達到不同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和理解課文的境界。
2、抓住古詩的情感線索,體現古詩感情豐富的特點。
古詩乃作者抒發感情的產物,因此,我抓住那些意蘊深刻的字詞,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體驗詩歌的意境,這是我教學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3、以教材為載體,用好教材,重視積累。
新課標要求我們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把教材作為一種載體,帶領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點帶面,去遨游知識的海洋。因此,這節課,我以《示兒》為點,引導學生去收集、積累更多的愛國詩,并以《示兒》為起點,開始訓練學生從內容想開去這一單元新要求。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生字,理解詞意,了解詩意。
2、積累其他愛國詩。
能力目標:
1、能根據詩歌領悟古詩的意境。
2、能從古詩內容想開去,想到與之相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目標:理解詩人豐富而深刻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領悟詩歌的意境。
四、教學方法
1、激發與古詩內容相同的情感,引導學生與詩人情感產生共鳴。
2、借助注釋,采用小組探究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3、設法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與文本對話。
4、加強朗讀吟誦,以讀升情。
5、通過課外拓展,積累古詩。
五、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情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797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草屋里,燭光閃爍,忽明忽暗。床上躺著一位頭發花白、奄奄一息的85歲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兒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語氣交代遺囑。這位老人就是我國南宋著名愛國志士、大詩人陸游。(板書:陸游)你們了解陸游嗎?
陸游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那他臨終那夜留給兒子的遺囑到底是什么內容。同學們不妨猜一下,他或許會交代什么?那么陸游在臨終前到底要告訴兒子什么呢,下面先聽老師朗讀這首詩,看看你能聽出些什么?
【設置懸念,以懸念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設置情境,把學生情感帶入到詩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