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蘇教版六年級第十一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六個生字,重點掌握沛的寫法。
3、了解麋鹿不平凡的經歷,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體會麋鹿的傳奇經歷,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增強振興民族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師:幻燈片、錄像 生:課前搜集有關麋鹿的資料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徐老師這學期任教我們502班的思想品德,上次學校抽測我們班取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徐老師很為大家感到高興,你們的表現真棒。ù竽粗甘謩荩,今天我們將在這里一同上一節語文課,希望大家的表現更棒!
我們先來玩個歇后語的游戲,好不好?老師說上半句,同學們接下半句。
1.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2.八仙過海——
3.禿子打傘——
4.狗捉耗子——
最后一條:姜太公釣魚——
一、故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1.同學們,姜太公是古代神話小說《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傳說,他有一頭奇怪的坐騎,誰知道叫什么?
2.它為什么叫“四不像”?學生簡介。
3.其實“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關于麋鹿的一篇課文。(板書:17.麋鹿)
提示“麋”的寫法。
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容。(6’)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麋鹿的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3.檢查自學。
(1)有同學已經讀好了,那請你讀讀屏幕上的這些詞,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屏幕出示字詞:
沼澤 覓食 繁殖
銷聲匿跡 慘遭厄運 顛沛流離
悄無聲息 遁入草叢 繁衍后代
(2)好,誰來讀一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是不是都讀對了?
(3)指名讀。(4)齊讀。
(5)提醒“沛”的寫法。
(6)提問:有些詞語的意思你可能不太理解,我們到學習課文時再去體會。
通過剛才的讀書,你了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識呢?
據學生回答板書: 外形特點
生活習性
傳奇經歷
4.小結:對,這篇課文就主要向我們介紹了麋鹿的——(指板書),生齊讀。
三、教學5-7自然段
1.“立體”的追溯,知其“經歷”。
(1)過渡:早在3000多年前(屏幕出示:3000多年前),中國大地上就已經有這種奇特的動物了,下面讓我們尋著時光的隧道,去追尋麋鹿那一段段傳奇的經歷吧。請大家默讀5—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時間的詞,并想想在那個時間段里麋鹿有著怎樣的經歷?(放音樂)
(2)學生自讀
(3)你畫出了哪些有關時間的詞語?
據學生回答屏幕出示:
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1967年前后、1986年)
(4)這段時間麋鹿有哪些經歷?
你能用自己的話簡單歸納一下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銷聲匿跡、盜往歐洲、慘遭厄運、流落國外、回歸故鄉)
(5)同學們,這就是麋鹿3000多年傳奇的經歷,讓我們在朗讀中來感受這3000多年的傳奇吧!
(6)引讀。
據科學家考證,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后來……到1967年……1986年8月……
2.“立體”的思維,體驗“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