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案
其次,感悟柳樹的精神需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學生只有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課文內容的引領下想象青海柳與惡劣的環境抗爭的一個個畫面,才能真正感受到柳樹精神的頑強。為了使學生的想象更加合理,把畫面、聲響、文字等資料引進課堂,成為學生和文本對話的最好的中介。
(四)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2、通過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
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3、憑借語言材料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不抱怨命運、敢于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情感。
4、學會本課8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想象青藏高原一株柳的形象,感悟青海高原的環境惡劣,進而品味這株柳樹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1.讀懂“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在全文的蘊涵之義。
2.研讀語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夠體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進而能夠理解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命運作抗爭的人生哲理。
(五)教學過程設計(版書設計)
一、揭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展示賀知章的《詠柳》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青海高原一株柳》。
3、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強化雙基訓練
1檢查生字讀法
2出示詞串:
廣袤無垠 青石嶙峋 深邃的藍天 凝滯的云團
粗實 堅硬 蒼郁 深沉 巍巍然
艱苦卓絕 起死回生 頑強 毅力 韌勁
3讀詞語、自由讀、開火車讀。
三、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思考一下這詞串分別描寫了什么?
第一組寫了青海高原的氣候、環境。——惡劣
第二組寫了這株柳樹的外形。——獨特
第三組寫的是這株柳樹的精神。——頑強的毅力與韌勁
2、找找課文中哪些段落分別描寫了這些內容?
環境惡劣(3-4) 外形獨特(5) 精神頑強(6-9)
3、指名分小節朗讀
誰帶我們進入荒蕪、蒼茫的青海高原?(讀3-4)
誰給我們描述這獨特的高原之柳?(讀第5小節)
誰讓我們感悟這高原之柳的生命偉力?(讀6-9小節)
這是一棵怎樣的柳樹?(讀1-2小節)
四、初見柳樹,走進青海高原。
1、咱們來看看這株柳樹是什么樣的?(出示:第五節)
2、誰來讀?(指名讀)
3、就是這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邊極其平常的柳樹,但在作者的心目中,(引讀: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因為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那就讓咱們走進青海高原吧!請同學們默讀第3、4自然段,細細地讀,將文字讀成畫面。
4、你眼前的青海高原是什么樣的?給你什么感覺?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出示:在青海高原,每走一處,面對廣袤無垠、青草覆蓋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藍天和凝滯的云團,心頭便彌漫著古典邊塞詩詞的悲壯和蒼涼。
青海高原古時候就是邊塞戰場,詩人們經常將青海高原的荒涼寫于詩中。羌笛的哀婉,長云的凝重,無不讓青海高原籠罩在蒼涼的氛圍中,誰再來讀讀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