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
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地猜想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麗而獨特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我把教學重點定為通過對文本的讀、思、議、悟,體會作者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思想火花,體會這棵高原柳樹的神奇。神奇一,在于它在青海高原的惡劣環境中能成長得如此高大;神奇二,在成長過程中透出的那種超出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神奇三,它是一個不屈于生命,頑強抗爭的群體的縮影,給人以無限的啟迪。
一、理想——教學設計
為了解決教學重點,我設計了四個小環節,逐層遞進。
1、感受環境之艱,鋪墊生存之難。
為了讓學生感受青海高原的柳樹生長環境之艱難,我先讓學生品讀三、四小節,找出關鍵的詞句,體會青海高原環境的惡劣。再加以圖片展示,在視覺上讓學生再次感受青海高原那高寒干旱的環境,充分讓學生體會到環境的艱難,為下文理解柳樹在這里生長的不容易,做好鋪墊。
2、一讀柳樹,感悟其高大,從形象層面上體會神奇。
在讓學生學習第五小節,理解柳樹高大時,我讓學生抓住“兩合抱”、“百十余平方米的樹陰”、“粗而堅硬”等詞句,加以演示、舉例,從而很好的讓學生體會出柳樹的高大;再問學生:在江南水鄉長這么大的柳樹稀奇么?學生有實際的生活經驗,肯定的回答:不稀奇。這再次強調了柳樹生長在青海高原上是一個奇跡,從而讓學生從柳樹的形象層面上感受到它的神奇。
3、二讀柳樹,走進柳樹的生長歷程,體會柳樹的頑強,從精神層面體會柳樹的神奇。
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我先讓學生讀作者想象的柳樹生長歷程,體會柳樹的生存不易;再讓學生把青海高原柳樹同家鄉的柳樹的生存環境作對比,再次體會高原柳樹的生長不易。在體會青海高原柳樹生存不易中,感受它的頑強。讓學生明白正是這種頑強的精神,讓作者感到神奇。
4、三讀柳樹,感悟人生真諦,在人生啟迪層面上體會神奇。
在這一環節設計中,我讓學生在第九小節,想象高原柳樹在命運不公的情況下,生長如此高大靠的是什么?讓學生明白高原柳樹生存下來,并壯大起來,靠的是“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再讓學生讀柳樹,想想“現在在你面前出現的僅僅是一顆柳樹么”?這樣學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些逆境中奮斗的人物,感受到了作者在高原柳樹身上體會到的人生啟迪。
這四個環節逐層遞進,符合學生的思想邏輯規律,有易有難,由淺入深,課文的重點迎刃而破。
二、現實——課堂教學
設計是理想,堂課教學是現實。理想與現實之間。永遠存在差距。
1、學生的學習方法沒有系統的訓練。
在教學中,我多次讓學生品讀文字,說說自己的感受。大多數學生在匆匆讀完一遍后,就盯著老師,沒有圈畫、深入思考的習慣。早在五年級課文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已經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品讀文章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教師應在平時加以灌輸、強化。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養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
2、教師沒有及時調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