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故事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幾則故事,通過師生講故事、議故事、編故事、演故事,理解《冬夜讀書示子聿》的內涵,體現自己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古詩文字的精練,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實踐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感悟《冬夜讀書示子聿》蘊涵的道理,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三、教學難點: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明確實踐的重要性。
四、教學準備:搜集紙上談兵、幾則關于勤奮學習等有關《冬夜讀書示子聿》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巧妙揭題。
1.講解一則故事:《紙上談兵》導人。思考:為什么熟讀兵書的趙括會兵敗如山倒?
2.揭題, 對于這首詩,你最想提什么問題呢?(預設:作者是誰?詩題是什么?)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討,理解詩句內涵。
1.出示“范字”,再次朗讀(指名讀,齊讀)
⑴簡介作者陸游
①本學期你曾學過陸游的什么詩,你對陸游有哪些了解?
②老師補充介紹:陸游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詩,今存九千多首,榮登中國古代詩人詩作數量之最。
2.解題
①師生一起讀題目
②討論:題中中心詞是什么?“冬夜”點明了什么?“讀書”則交代了當時的環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會把什么感受來告知兒子,教育兒子呢?下面看詩的內容
3 反復誦讀,力爭會背。
①自由讀背
②領讀、齊讀。
③分組讀(會背的則背)
④學生閉目輕誦
⑤指名背、齊背
⑥投影出示關鍵詞語的注釋,學生借助注釋自主學習。
“學問”,指讀書學習,有做學問的意思;
“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始”,才;
“終”,到底、畢竟的意思;
“絕”,表示程度,極、最的意思;
“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
“躬”,親自;
“躬行”,親自實踐。
⑦略談感悟:從陸游的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入相應的詩句)
4.講故事,深入理解詩句(各句學情預設)
1.指名學生背出第一句,由“無遺力”引出成語“不遺余力”,引出古人學習十分刻苦。交流描寫古人學習勤奮的成語。
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十載寒窗、聞雞起舞、通宵達旦、夜以繼日、囊螢映雪……綜合學生的發言,激勵他們簡單講一講這些成語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切實體會古人讀書做學問真是不遺余力、孜孜不倦。板書孜孜不倦。
2.指名學生背出第二句,由“少壯”到“老”引出學習需要“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板書:有所成就)
3.指名背出第三句,理解“紙上”、“淺”,由“紙上”聯系“紙上談兵”中的趙括為什么兵敗如山倒?再說出這句詩的大意。
4.指名背出第四句,理解“絕”“躬”再說出句意。
綜合3﹑4兩句得出“實踐出真知”。
5.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