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中關鍵字“示、無遺力、始、終、絕知、躬行”等詞的意思,大體領悟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懂得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要深入透徹地理解知識,必須要親自實踐。
【教學重難點】能聯系實際,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懂得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要深入透徹地理解知識,必須要親自實踐。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背詩激趣,揭示課題
1、課前背詩
第一組:《詠柳》 《詠鵝》—— 詠物詩
第二組:《靜夜思》《憶江南》——思鄉詩
第三組:《涼州詞》(王翰、王之渙)——邊塞詩
第四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送別詩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是說理詩,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寫的。我們常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一首詩就是一片情,那么對于說理詩來說一首詩就是——一個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題目:《冬夜讀書示子聿》。
二、細讀題目,理解題意
(1)誰來讀一讀課題?正音“聿”,介紹“子聿”。(是陸游的小兒子)
(2)理解示:這里的“示”,是指示訓示,指示,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教育,告訴。
(3)陸游在什么時候教育兒子什么道理呢?請你再讀讀題目,大膽猜一猜。
三、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1)讀準全詩
(2)讀出節奏:我們讀詩時讀出節奏,這樣才能瑯瑯上口。
a示范讀第一句:“古人/學問/無遺力”。
b按著這樣的節奏自己練練看。
c指名讀
d齊讀。
四、熟讀古詩,注意字形
過渡:為了檢查剛才同學們聽得是否認真,看得是否仔細,老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填完。
(1)小黑板出示不完整的《冬夜讀書示子聿》。
(2)指名學生背,教師把詩填完整,學生跟老師一起書空,提醒學生注意“遺、工、覺、絕、”等字的寫法:
古人學問無 力, 少壯 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 淺, 知此事要躬行。
(3)完整地讀全詩。
五、掃除障礙,理解詩意
同學們都回家預習了,通過預習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我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請生交流)
1、通過預習,同學們讀懂了這些關鍵詞的意思。出示關鍵詞的意思,說說詩意。
學問:讀書學習,做學問;
無遺力:用出全部的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始:才;
終:到底,畢竟;
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
躬:親自;躬行,親自實踐。
請學生齊讀。
知道了關鍵詞的意思,那么整首詩的意思就易如反掌了。我們先來看第一句。
2、全班交流,感悟重點:
(1)古人學問無遺力——古人做學問往往都是不遺余力的。
a無遺力:
師:有同學不理解什么叫“無遺力”?誰能說說。
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
生:不留一點氣力,全力以赴。
師:年少時候我們應該怎樣無遺力的學習?
生:學習做到孜孜不倦,一絲不茍。
生:非常努力的通宵達旦的去學習。
師:借用成語故事說說,哪些古人學習或作學問是無遺力的?
生:懸梁刺股。
師:“懸梁刺股”描繪了一幅怎樣“無遺力”學習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