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教學設計及課例研修心得
課文內容 解讀理解 眺望著水天一色的遠方,他屈指一算,已經在海上航行了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的不是輪船的平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呀! 從眺望、屈指一算、魂牽夢繞、希望、火箭等詞語,反映了錢學森回歸祖國的迫切心情。 我們日夜盼望著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于來到了。 反映了錢學森多年以來,對祖國解放的渴望,以及對建設富強的新中國的熱望。表達了巨大的愛國情愫。 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絕不能讓他離開美國! 錢學森靠自己的勤奮、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成為國際頂級、舉足輕重的科學家,這句話反映了錢學森地位的重要,以及他回國的重要性。 3、針對錢學森沖破阻擾踏上歸國航程等關鍵性事件,組織學生深入討論。(九)課文結構與分析:1、環繞主題:圍繞錢學森拳拳報國之心與愛國情懷,使我們深切感受到他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與無私奉獻精神。2、理清脈絡:課文寫作通過7個自然段5個層次,脈絡清晰:錢學森乘巨輪歸國---在美國時刻不忘祖國---新中國誕生后渴望歸國----沖破阻擾踏上歸國航程---回國后做出巨大貢獻。3、生動具體:通過情境與人物心理描寫,具體生動。(十)拓展延伸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新中國成立時,眾多愛國學子沖破阻力毅然歸國,為新中國建設奉獻力量的歷史背景;
2、收集我國航天事業、導彈核武器的研究發展過程資料,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祖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與國防力量的日益強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十一)作業設計:1、解釋詞語:水天一色 半途而廢 孜孜不卷 勤能補拙 魂牽夢繞2、造句:穩健--- 穩重--- 眺望--- 遙望--- 誠懇--- 勤懇--- 貢獻--- 貢品---3、錢學森對中國留學生說: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請你結合課文,談談自己如何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4、通過報紙、網絡、調查、訪問等方式,了解一位家鄉名人,寫一篇人物習作。(十二)教學反思: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遵循"自主、合作、樂學、創新"的教學模式,結合"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通過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等學習方式,領會課文,引導學生品讀描寫錢學森行動、語言以及心理活動的語句,讓學生感悟錢學森拳拳報國之心與愛國情懷。在教學中,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老師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引入課文時,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生全程參與,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存在問題: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一是未能針對每個學生個性特征開展教學;二是沒有課文教學檢測設計,缺乏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通過課堂教學改進研究,學習現代教學設計理念,運用現代學習論、教學心理學和媒體技術等系統方法,加以改進提高。 二、課例研修心得 課例研修作為一種重要的行動研究方法,在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教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對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和促進教學、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學習周衛老師《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教師如何開展課堂觀察》的講課,使我對課例研修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課例的內涵與構成要素:1、什么叫課例?課例是真實的教學案例,是對課堂教學中含有問題或關鍵事件的教學過程的敘述及詮釋。2、課例研究的意義:(1)“課例研究”是教師研究改進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2)通過“課例研究”,為研究人員與教師合作研究,提供了實踐反思、對話交流、分享經驗的平臺。 (3)課例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是教學相長的階梯。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及課例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周期。(4)以課例為載體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識培訓、技能培訓學科缺失的不足。3、構成要素:課例由哪些要素構成?周衛老師《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講課中提出課例四大構成要素:背景與主題、情境描述、問題討論、反思與詮釋。(1)背景與主題:在《錢學森》一文中,通過新中國成立后,海外學子紛紛沖破阻力回到祖國懷抱,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事業這一歷史背景,點明了錢學森等科學家熱愛祖國、報效祖國這一主題;(2) 情境描述:《錢學森》一文環繞愛國主義主題,通過錢學森乘巨輪歸國---在美國時刻不忘祖國---新中國誕生后渴望歸國----沖破阻擾踏上歸國航程---回國后做出巨大貢獻的情境描述,脈絡清楚,生動具體;(3)問題討論:針對錢學森歸國關鍵性事件,組織學生深入討論,進行交流。 (4)反思與詮釋:實踐反思,理性解讀,超越經驗。(二)課例研究的三個環節:1、教學設計,備課說課:教師通過教學設計表達個人的教學觀念、關注的焦點以及對學生需求的了解與對課程的理解;通過教學設計,幫助教師理清教學理念。在《錢學森》一文教學設計中,教師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提出,實現教學目的。2、課堂觀察,上課觀課:搜集課堂教學資料,通過集體聽課評課、相互聽課評課、網絡議課交流等多種形式,分析教師實際教學行為,弄清教師教學理想與實際行為之間的差距。3、反饋會議,說課評課:通過說課評課,找出教師實際教學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的原因,提出改進策略;針對不足,提出新的教學理想和設計,繼續觀察、分析和改進。(三)擯棄傳統教學模式,革除六種教學弊端:在我們的課堂教學與課例研究中,要注意擯棄傳統教學模式,革除六種教學弊端:1、以教師為中心的專制教學。2、以課本為范圍的狹窄教學。3、以接受為根本的被動教學。4、以操練為方式的機械教學。5、以劃一為標準的禁錮教學。6、以知識為立意的淺層教學。(四)堅持教育實踐,改進教學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新課程標準,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通過“國培計劃”的培訓學習,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與教學能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1、在教育理念上,要創新思維:(1)要有個性化的教學特色;(2)運用系統方法開展教學設計;(3)探索對話性的教學形式;(4)尋求多學科的教學整合;(5)倡導自主性的學習方式。2、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3、課例研修目的在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這種研修活動最終不是追
求理論上的研究,而在于教師教學實踐本身的改進。在研修活動的過程中,
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觀察與反思,通過與其他教師和專業研究人員
的對話與交流,不斷地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