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導學案
聽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腦都覺悟過來。從此,大家和好如初,一同合作了。
1、請用一句話概括出它們爭吵的原因?
2、什么叫“覺悟”?手和腦覺悟到了什么?
四、針對性作業
生活中有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就像一個個腳印,印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讓我們難以忘懷,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選一件印象深刻的“第一次”,認真回憶事情的經過,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五、相關鏈接
1、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種,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2、豐子愷散文一篇 楊柳(節選)
因為我的畫中多楊柳,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為有人說我喜歡楊柳,我似覺自己真與楊柳有緣。但我也曾問心,為什么喜歡楊柳?到底與楊柳樹有什么深緣?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來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馬湖上,看見人們在湖邊種柳,我向他們討了一小株,種在寓屋的墻角里。因此給這屋取名為“小楊柳屋”,因此常取見慣的楊柳為畫材,因此就有人說我喜歡楊柳,因此我自己似覺與楊柳有緣。假如當時人們在湖邊種荊棘,也許我會給屋取名為“小荊棘屋”,而專畫荊棘,成為與荊棘有緣,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楊柳結緣,就不說上面的話,而可以附會種種的理由上去。或者說我愛它的鵝黃嫩綠,或者說我愛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說我愛它像小蠻的腰,或者說我愛它是陶淵明的宅邊所種,或者還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詩,“樹猶如此”的話,以及“王恭之貌”“張緒之神”等種種古典來,作為自己愛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個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許我曾經對人說過“我愛楊柳”的話。但這話也是隨緣的。仿佛我偶然買一雙黑襪穿在腳上,逢人問我“為什么穿黑襪”時,就對他說“我喜歡穿黑襪”一樣。實際,我向來對于花木無所愛好;即有之,亦無所執著。這是因為我生長窮鄉,只見桑麻、禾黍、煙片、棉花、小麥、大豆,不曾親近過萬花如繡的園林。只在幾本舊書里看見過“紫薇”“紅杏”“芍藥”“牡丹”等美麗的名稱,但難得親近這等名稱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沒有見過,只因見時它們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這便是曾對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書出名的紅杏,曾傍美人醉臥的芍藥,或者象征富貴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