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教學設計
⒊回顧本單元名人風采,開展主題活動:課后采訪身邊的名人,然后寫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21,鞋匠的兒子
參議員 林 肯
尷尬 寬容
羞辱 謙遜
靜默 仁愛
贊嘆 維護統一
偉大的總統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鞋匠的兒子》是蘇教版國標本第十一冊一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一詳一略的兩件具體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對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讓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們的面前.第一個事例抓住一個特定的場面,寫了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身卑微,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持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聰明與寬容,以出色的演講捍衛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與愛戴.第二個事例寫了林肯就任總統后不久南方發動分裂戰爭,林肯號召人民結束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兩個事例聯系緊密,正是這位總統布滿愛心,提倡平等,具有偉大的人格魅力,才會領導人民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的統一.因此第一個事例較為側重,如何通過感悟林肯的演講詞去感受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成了本文的重點.如何以林肯演講前后,參議員對他態度的變化反襯出林肯高大的人物形象則是難點.
下面談談我教學后的幾點感受:
1,抓住課后習題,展開教學.
課后習題就像編者心靈的窗戶一樣,它能讓我們透過這窗感受編者的心靈. 根據課后思考題:林肯演講前后,參議員對他的態度有什么變化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我在設計時就抓住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展開教學.以參議員心態變化作為切入點,以此為輔線,全面鋪開,展開教學,然后抓住林肯說的三段話為主線,重點理解,逐步提升,讓學生體會出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從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也就是強調了以文本為載體,落實了語文知識,能力與方法的訓練,同時還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語文教學沒有局限于文本,同時還敢于超越文本,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自我的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這些理念的體現,正是我們新課程所關注的,它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內涵.
2,挖掘文本內涵,生成獨特感受.
文本的意義在于價值性的解讀,通過對字詞句的理解生成獨特的感受.因此,我抓住林肯說的三段話為主線,重點理解,逐步提升,讓學生體會出林肯的偉大人格魅力,讓學生反復閱讀,思考,辨析,例如,他對那個態度傲慢的參議員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那樣做得那么好."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我無法像我父親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這樣的引導就充分挖掘了文本的內涵,讓學生感悟到林肯襟懷坦蕩,寬容大度,坦誠,謙遜的游戲品質以及對父親的尊敬,愛戴和感激,從而引導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文本情與讀者情融為一體,這就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具體體現.
3,抓住朗讀訓練,讀出真實體驗.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讀中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涵,但讀不是泛泛的讀,要讀的有層次,讀的有重點,讀的有針對.所以,在朗讀的訓練中,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著教學過程,在教與學的關系中,教師是主導.所以學生的情感往往要靠教師的激勵和啟發,例如本文著重讓,學生反復讀林肯的三次講話這樣的引導,這樣的朗讀,學生自然會生成自己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