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四、明理啟智,引導探究
1.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1)學生暢所欲言。
(2)教師歸納。故事體現了兩個小孩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以及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2.引導探究:在兩千多年前,圣人孔子無法裁決的問題,到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你能否為兩小兒的說法做一個公平的裁決呢?讓他們心服口服。
從科學角度來說,文中兩小兒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因為實際上,早晨與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具體理由略)
六、課堂小結
大自然充滿奧秘,看似平常的自然現象都蘊含著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用心思考,努力探究,大自然就會帶給我們許多驚喜、許多收獲,你會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直與科學為伴。
七、作業設計
l.比一比,再組詞。
辯( ) 盂( ) 孰( )
辨( ) 孟( ) 熟( )
2.背誦課文內容。
11、《飛天夢圓》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嫦、娥、絢、穹、鍥”5個生字,讀讀記記“絢爛、壯舉、凌云壯志、積勞成疾、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等詞語。
2.默讀課文,了解炎黃子孫的飛天夢是怎樣變成現實的,從而理解我國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3.體會炎黃子孫為實現中華飛天夢的執著與努力,從中受到熏陶與教育,激發民族責任感及探索科學的熱情。感受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激發民族榮譽感。
教學重點:了解炎黃子孫的飛天夢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
教學難點:理解把夢想變現實這一過程所體現的中國航天人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搜集我國航天工程的有關信息,及相關神話傳說的圖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談話揭題
1.教師出示以下圖片,學生自由欣賞,初步認識圖片中的人物。
女蝸補天、嫦娥奔月等圖片。
2.導語:這些神奇的人物有著我們人類所沒有的法力,他們騰云駕霧,自由行走于天地之間,他們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想象力的杰作。是什么樣的夢想激發著古人創造出這樣生動的神話,塑造出這般神奇的人物呢?
3.學生發言。
(是飛天的夢想,是飛離地球、邀游太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