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設計
師:如果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移植到江南,會怎樣?(一語點到:成為一棵普通的柳樹,不可能長得這么好,越是在惡劣的環境中越能夠激發它的生機勃發。)
7、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板書:無語嘯蒼穹。┣嗪8咴系牧鴺浒,不悲嘆命運的不公,而是用挺立的身姿告訴頭頂的蒼天、腳下的荒原,它是一棵樹,一棵生命不止的樹!它用自己的生命寫成了一首詩。
8、齊誦詩歌:青海高原一株柳
9、指板書小結:這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在它身處逆境卻這般--(生:高大、粗壯、蒼綠),神奇在它是高原上--(生:唯一的一株柳),神奇在毫不畏懼--(生:干旱、嚴寒、風雪、雷電),神奇在它具有--(生:堅毅、頑強的品格)。
。ㄋ模┬睦锓N棵柳。
1、此時此刻,面對這青海高原上獨一無二的一株柳,你想說:(采訪的形式)
。ㄟ@不僅僅是一株柳樹,更是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征…………)
2、青海高原這株柳,你又是怎么想的?
3、指名讀讀第9段:
我不抱怨命運,也不畏怯生存之危險的艱難,我要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生存環境抗爭,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生存下來,成長為高原上的一方壯麗的風景。命運給予我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我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4、導讀語: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許多未知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同學們,讓我們在心中種下這株神奇的柳樹,讓它成為我們前進的力量。
5、齊讀這段話。
師:讓這段話成為你的座右銘,全班齊讀。
6、下課。
附板書:
擎天一樹綠, 高大、粗壯、蒼綠
自成數度春。 唯一
默承苦幾許? 干旱、嚴寒、風雪、雷電
無語嘯蒼穹! 堅毅、頑強
八、教學反思。
教學結束,我反觀整個教學過程,有幾點體會。
投入真情,收獲體驗: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投入感情地教學得到了學生的情感回應。這種情感的投入不僅在于我的,也在于學生的。我帶著崇敬的心情研讀了課文,并把這種崇敬心情從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去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樹的艱辛,體會到柳樹之所以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風景所展現出的精神魅力。
情境縈繞,想象為伴:對于課文中的語句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情境體驗才能感受更深。在學習第5自然段的柳樹的外形特點時,出示了江南柳樹的柔弱形象,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對高原柳的外形描寫去想象其高大、蒼郁和茁壯。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高原的蠻荒時,我拓展了一些古典邊塞詩詞,出示了邊塞畫面,配上古典的塤音樂,為他們的理解營造了情境,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原柳樹生存環境的艱難。重點理解6、7 自然段時,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的想象去描繪高原柳在生存之時遇到的各種困難。我在處理時給學生一些情境提示,讓他們自己去想一想,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多重朗讀,讀中悟情:課文文字優美華麗,意境深遠,讀是最好的體驗感悟的方式。我采用了范讀、個別讀、集體讀、配樂讀、男女生分讀的多重朗讀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悟文本傳遞的情感。
在感受到教學時的成功體驗之余,我也覺得語文課堂永遠存在缺憾。一、課堂容量大,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保有課文的完整性,而選擇一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節,有點到即止的缺陷。二、重新組合文本,忽視了對字詞的理解。我在教學時,重新組合了文本,沒有按照課文的描寫順序去講解。雖然在前期預習時,我以幫助學生疏通了課文中的字詞,但是對于詞語的理解還是要放到課文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的。所以,這是又一缺憾。三、讓學生想象寫話來體會柳樹的生存之艱辛,需要課堂上的許多時間,有冷場的危險,這是我在教學設計時需要繼續思考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