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冊及教學反思2
感覺孩子們還是太小了,閱歷少了,有沒機會像古人,雖無現代便利至極的交通,但有的是大把的時間,大片的思考空間,10來歲的少年正是隨家父宦游,或是隨叔伯至親運用四海的時候,所以才有杜工部一十六歲“會當凌絕頂”……做個古人,多好!不用學永遠派不上用場的微積分,好好讀兩卷詩,認真做一世人……
數學老師莫生氣,浮躁社會里,誰不向往讓人回到人本位,生命歸一自然的社會?異化,是可恥的!異化,是可惡的!但,螻蟻般的我和你,被異化,是毫無爭議的——何其荒廖!
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借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
兒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們的認識活動能伴隨著情感,那么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會更為豐富,更為深刻,也更為主動.如果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內容連同渲染的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兒童的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一定能達到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的目的.
唐詩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瑰寶,它以完美的藝術特色,豐富的思想內涵,廣闊的社會生活,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但由于課本中選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學生對此知之甚少,傳統的詩歌教學只是讓學生背誦,記憶和理解意思.我在教學唐詩《送元二使安西》時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唐詩教學結合起來.
圖像背景設置是將一個圖像文件設置為一幅幻燈片的背景.使幻燈片具有形象生動的畫面,與文字互為襯托.我把《送元二使安西》的圖像背景設計成一幅國畫,畫中突出當時的細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別的氣氛.畫中還有兩個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對飲.此情此景能體現王維當時內心對元二的牽掛與擔憂.這就為學生深層理解王維詩歌的藝術內涵起到烘托作用.
音樂是流動的畫面,悅耳的詩篇.給唐詩配置音樂,使唐詩教學真正成為圖,文,聲并茂的整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我配的配樂是薩克斯曲《送別》.曲中描繪的意境與《送元二使安西》有異曲同工之感,讓人產生聯想,情不自禁進入到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
學習了《送元二使安西》,我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補充《無題》,《送友人》,并配以講解,讓學生欣賞,讓學生更多的了解詩詞.
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唐詩教學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對平日里感到乏味的唐詩有一種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維中注入"興奮劑",讓他們緊跟著"感覺"走,眼前會浮現出豐富多彩的畫面.這樣一來,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養和閱讀欣賞水平,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并促進身心健康.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實現教懂,教準,教活,教精,使學生達到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從而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
城市的標識
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及作者。
2. 能力目標:能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線索.
3. 思想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城市的標識》一文,增強我們對生存環境保護的意識,從我做起,化作行動.
教學重點,難點
用細膩的語言,賦予變化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團徽是共青團員的標志,那么,你知道城市的標志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城市的標識》這篇課文,來看一看城市的標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