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語(上)《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 蘇教版(國標本)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一冊。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對詩歌語言進行反復地吟誦,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并能仿照詩的第二至第六小節寫一到兩節。 2 、過程與方法: (1)、自由教材版本:
蘇教版(國標本)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一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對詩歌語言進行反復地吟誦,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并能仿照詩的第二至第六小節寫一到兩節。
2、過程與方法:
(1)、自由閱讀,課外從網上搜集材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通過想象,再現畫面。
(3)、觀看相關的圖片及影視片斷,加強直觀性,達到快速內化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簡析:
這首詩作者以飽含激qing的筆墨贊美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全詩共分三部分。第一節為第一部分,歌頌祖國的幅員遼闊,總寫對祖國的熱愛;第二至六節為第二部分,從不同的側面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多樣的民族、光輝的歷史和偉大的成就;第七節為第三部分,表達了誓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的堅定決心。
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充沛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很適合朗讀。在寫作技法上有兩點值得欣賞與借鑒:一是作者以“我們愛你——”為主線統領全詩,句式工整,層層遞進,氣勢磅礴,從不同角度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二是定語后置的表達方式,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更突出景物的特點。
2、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3、教學難點:
對詩歌語言進行反復地吟誦,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并能仿照詩的第二至第六小節寫一到兩節。
學情分析:
1.學習特點: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大,求知欲強,對于祖國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知道的并不全面,特別是對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和偉大的民族精神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圖片、視頻等素材將全詩所包含的內容一一展現出來,讓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祖國,更深層次地理解詩歌內容。
2.學習習慣:
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較狹隘,仍然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但已有了一定的想象能力。
3.學習交往:
六年級的學生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學習交往表現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群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技術設計:
教學媒體的設計和使用說明:
本課件以九年義務教育(蘇教國標本)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十一冊第1課為課件設計內容,是一個以素質教育為出發點,注重學生的直觀感知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課件。
本課件緊扣教學目標,為突破教學重難點而設計,利用多媒體集文字、圖片和視頻為一體,交互性強,表現形式豐富,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祖國壯麗的山河、聞名的物產、多樣的民族、古老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成就、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民族精神。
本課件以整合性的問題“我們愛你,因為______________。”為主界面,主題鮮明。主界面設立了七個按鈕,依次鏈接到第2小節(壯麗的山河)、第3小節(聞名的物產)、第4小節(多樣的民族)、第5小節(古老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成就)、第6小節(悠久的歷史和偉大的民族精神)、練習一(仿寫)和第7小節(表現豪邁之氣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除了設計以上文字資料外,還設計了一些與第2 小節有關的圖片資料及根據全文制作的錄像資料。此外還設計了幾道練習題。一道用于復習,一道用于“讀寫結合”,另外兩道作為課后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