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
師:哈哈,當時的我是個小調皮蛋。
生2:圍繞著剪紙,我看到了姥姥給作者剪"牛馱小兔"的窗花的鏡頭。
師:是呀,關于牛和小兔主題的窗花,姥姥可不止給我剪一張"牛馱小兔"呢!
生3:我還聽到了姥姥剪紙時剪刀發出的刷刷聲和鄉親們的嘖嘖贊嘆聲。
師:是呀,那聲音在作者心目中是如此得清清爽爽、悅耳至極!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讀著讀著,就把長長的一篇課文讀成了幾個鏡頭和一串聲音,我們看了姥姥剪窗花的鏡頭,看到了姥姥干活兒的鏡頭,看到了作者"刁難"姥姥的鏡頭,還聽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
評點:在以系統論為指導的現代教學設計領域里,任何一個教學環節都不應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整體中一個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教師以識字學詞的兩組詞語為抓手,要學生接著用其中的一二個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圍繞著剪紙,作者回憶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很自然地由"識字學詞"引入到"初知課文大意"的訓練,恰似行水流云,了無斧跡刀痕。
二度濃縮,把課文讀成一個詞語
師:是呀,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令作者魂牽夢縈、欲罷不能,請再次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的哪那一句話最能夠表達作者的這種魂牽夢縈、欲罷不能的心境與夢境?
生:"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師:就是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讀。(大屏幕出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生:(齊)"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師:這句話中有一組關聯詞,用得比較特殊,你注意到了嗎?
生:"無論……無論……只要……就……"這里連用了兩個"無論"。
師: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你去讀讀,你感覺到了什么?
生:我感覺到作者是在強調不管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只要憶及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變得有聲有色。
師:你能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嗎?
生:(強調的口吻)"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師:好一個"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教師端端正正地板書:有聲有色,極具書法美感。)"聲"就是"聲音",這里的"色",難道是顏色、色彩的意思嗎?你認為怎么講?
生:我認為是指作者孩提時的生活。
師:這種生活是充滿什么色彩的?
生:這種生活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彩的。
生:是色彩斑斕的孩提生活。
師:請你仔細觀察屏幕上剛才的兩組詞語,左邊一組,右邊一組,你再聯系"有聲有色"這詞語,有沒有發現什么名堂來?(大屏幕再次出示剛才的兩組詞語,左邊一組:嘖嘖贊嘆、刷刷刷刷、悅耳至極、清清爽爽;右邊一組:左鄰右舍、擇菜薅草、喜鵲登枝、牛馱小兔。)
生:我發現第一組詞語都跟聲音有關。"嘖嘖、刷刷"都是聲音,"悅耳至極、清清爽爽"是聲音帶給人的感覺。都跟"有聲有色"的"聲"有關系。
生:我還發現第二組詞語其實跟"色"有關,不管是擇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寫童年色彩斑斕的生活的。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那你能結合這兩組詞語,分別說說作者說的"有聲有色"的"聲"和"色"可能各是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