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
生:"聲"可能是姥姥剪紙時的刷刷聲、鄉親們的嘖嘖贊嘆聲。
生:"聲"就是悅耳至極、清清爽爽的聲音。
生:"色"可能就是指姥姥給我剪"喜鵲登枝",給我剪"牛馱小兔",給左鄰右舍剪窗花……
師:是啊,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聲有色"!
評點:由初識課文大意而至找出中心句,又由中心句而至讀成一個詞語--"有聲有色",又以"有聲有色"復歸于已學的兩組詞語的聯系……如此從"詳"到"略 ",而又以"簡"馭"繁",在字--詞--句--篇間的往返穿行,讓學生快樂地初讀了課文,感受了姥姥的"心境"和作者的"夢境",可謂匠心獨具、天機自然。
師:看來這兩組詞語在作者的心目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你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課件點擊,在上面兩組詞語下面逐個出示,第一句:"我"只要憶及鄉親們的嘖嘖贊嘆聲,立刻就會回想起 ;第二句:"我"只要憶及悅耳至極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起 ;第三句:"我"只要憶及清清爽爽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起 。)
生1:"我"只要憶及鄉親們的嘖嘖贊嘆聲,立刻就會回想起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生2:"我"只要憶及悅耳至極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起姥姥熟練地給我剪"喜鵲登枝"。
生3:"我"只要憶及清清爽爽的剪紙聲,立刻就會回想起我纏著姥姥不停地剪"牛馱小兔"。
師:這就是作者心中和夢中的"有聲有色",那么這些聲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體會,我們要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中去感受感受。
第二部分:擴散語詞,把課文讀厚
一度擴散,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
師:作者只要憶及鄉親們的嘖嘖贊嘆聲,他立刻就會回想起左鄰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書上哪幾自然段寫了這些內容?
生:1-3自然段。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來讀?
生:"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師:讀得挺好的,知道什么是"小屯"嗎?
生:就是小村莊吧!
師:有沒有發現這個開頭寫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
生:是由遠到近地寫的。
生:從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鄰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縮進,像電影鏡頭推進一樣,最后定在窗戶上。
師:這種寫法,讓你感受到什么?
生: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就像看電影一樣,使我們的眼睛跟著文字進行了一番游歷。
師:真好,這就是語言的魅力。一個"都"字,還讓你感覺到什么?
生:姥姥的剪紙作品很受家鄉人們的歡迎,到處貼著她的作品。
生:我感覺到姥姥這個人真好,是有求必應。
師:你想想,當作者寫下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的時候,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1:自豪的。
師:請你帶著自豪的心情讀讀。
生1:"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生2:贊嘆的。
師:請你帶著贊嘆的口吻讀讀。
生2:"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生3:開心的。
師:請你帶著開心的心情讀讀。
生3:"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