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
生4:溫馨的。
師:請你帶著溫馨的感覺讀讀。
生4:"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齊)"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
評點:教師在讀中的點評相當精彩,如將課文開頭的小節喻為電影鏡頭由大到小的逐步收縮,最后定格在一個"都"字,即都是"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這樣的點撥,不僅是對文句含義的闡釋,也是對表現魅力的鑒賞,更是對感情朗讀的喚起。如此一舉多得的點撥,在本堂課中多處可見。
師:這是作者對姥姥的贊嘆,鄉親們又是怎樣贊嘆姥姥的手藝的呢?誰來讀讀?
生:"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這是嘖嘖贊嘆的口氣嗎?誰還想讀。
生:(惟妙惟肖地)"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讀得真好。有沒有發現這句話很有意思?讀上去感覺怎樣?
生:瑯瑯上口,就像順口溜。
師:誰再來很有韻律地、有節奏地贊嘆一番?
生:(惟妙惟肖、富有節奏地)"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師:請注意這番話中鄉親們僅僅是在贊嘆姥姥剪什么剪得活靈活現?
生:(齊)動物。
師:除了動物,姥姥還會剪什么?書上怎么說的?
生: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師:現在請你扮演鄉親們,學著書上這句話的韻味和形式來夸夸姥姥剪的其它東西,前后同學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個 ,剪個 。)
(學生討論,互相夸夸。)
師:來,這位老鄉,你來贊嘆贊嘆。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個娃娃會哭笑,剪個老漢長胡須。"
師:小孩兒是最喜歡姥姥剪的這些個人物。
生:"你姥姥神了,剪樹像樹,剪花像花,剪個桃子紅通通,剪個香蕉長溜溜。"
師:是在贊嘆姥姥剪的花兒和水果。
生:"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個花籃喜洋洋,剪個房子好氣派。"
師:這位老鄉,如果您兒子結婚您就讓姥姥給您剪這些吧!
師:是呀,聽著鄉親們的嘖嘖贊嘆,也難怪作者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要憶及鄉親們對姥姥的這些嘖嘖贊嘆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師指點板書上的"有聲有色"。)
二度擴散,讀出姥姥的舐犢情深
師:更讓作者難以忘懷的是當他憶及那悅耳至極的剪紙聲,就會立刻回想起姥姥給他剪"喜鵲登枝"的窗花的事;當他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就會立刻回想起姥姥給他剪"牛馱小兔"等關于牛、兔主題的窗花的事。當作者這樣想的時候,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一定是甜蜜的。
生:非常溫馨的。
生:我想還可能有一種依戀的感覺。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中描寫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覺得甜蜜的、溫馨的、依戀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下來,反復地在心中讀上幾遍,讓心緒隨著波浪蕩漾開去。
評點:"剪紙聲","心聲"也:甜蜜的、溫馨的、依戀的……這是叩詢文本的一把鑰匙,也是課堂敘事的一條脈絡。肖老師深諳此道,一句"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中描寫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覺得甜蜜的、溫馨的、依戀的地方用波浪線畫下來,反復地在心中讀上幾遍,讓心緒隨著波浪蕩漾開去……"即是對此道的回望和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