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要的是葫蘆(精選12篇)
7我要的是葫蘆 篇1
一、復習一自然段
1、我們借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多媒體)
2、好,我們一起來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老師的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著什么?花謝以后,又怎樣呢?那個人怎么做的?
二、學習四自然段 。ǘ嗝襟w)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個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么樣的疑問?
3、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板書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生了什么疑問?葉子上長蚜蟲,他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崐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F在就請你崐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他想些什么?崐個讀,訂正。齊讀,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崐么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個讀、男生讀、齊讀。是的,他不崐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為什么不在乎葉子上長崐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么說的……?你從他崐的話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么?(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說的話,齊讀。
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乎葫蘆,盯著是什么意思?
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說一說,齊讀。
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可鄰居勸他,他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說的?
我請一個孩子讀三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么說的?個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說了幾句話?分讀。
你對哪句話影響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說的話,鄰居對他說什么呢?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你會怎么勸告他呢?
四、總結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好后,后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后才使葫蘆變黃落下來,這多可惜。
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容。
五、練習
這有一練習題,請同學們自己填空。
板書: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 │
↓ ↓
長蟲───────→落了
│ │
↓ ↓
長蟲───────→落了
7我要的是葫蘆 篇2
教學目標:
1、在反復的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6個生字,并會寫8個字;
2、在反復的朗讀與領悟中,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了解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習,使得他們更加容易理解課文內容;
2、朗讀感悟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于這一點,教師宜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3、導讀教學法,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自主學習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反復的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6個生字;
2、在反復的朗讀與領悟中,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葫蘆圖片,大家見過這種植物么?它叫什么呢?
2、誰知道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呢?(師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蘆生長過程: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在演示的同時,教師口述葫蘆生長過程。
3、有一個人,他和我們一樣很喜歡葫蘆,可他種的小葫蘆還沒有長大,就全部掉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14課(師板書:14 我要的是葫蘆)生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
1、真不錯,老師還沒有教呢,大家就都認得“葫蘆”了,看樣子,大家一定預習得很好了,老師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會認會讀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蘆”“藤”“哇”“盯”“鄰”生試讀。
3、師教讀生字,并標注拼音,生跟讀。
4、生再讀生字(齊讀)。
5、師擦去生字拼音,學生再試讀。
6、學生開火車讀生字并組詞。
三、朗讀感悟
1、在學習生字的基礎上,生齊聲朗讀課文。
2、師范讀課文,生思考:這個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么?
。ㄟ@個人在在種葫蘆,他的葫蘆全部都掉了)
3、是啊,這個種葫蘆的人種葫蘆全部都掉了,可剛開始,小葫蘆長出來了么?
。ㄩL出來了)
4、你是從哪里知道葫蘆長出來了的呢?長出來的葫蘆又是什么樣子呢?(請在課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ā凹氶L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5、生朗讀這幾句話,師指導朗讀。
。ㄒx出小葫蘆長出來帶給人們的喜悅心情,以及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6、從剛才我們所讀的這幾句話中,你能找出來小葫蘆生長的過程么?
。ㄩL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
7、經過了“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這樣的生長過程,小葫蘆應該越長越好,變成大葫蘆啊,是不是這個種葫蘆的人豐收了,收獲了很多的葫蘆呢?
。]有。)
8、為什么呢?課文里告訴我們了么?
。ā皼]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9、指導朗讀。
(要讀出小葫蘆掉落了,人們的傷心、失望和可惜。)
10、開始小葫蘆不是長的得很好么?可現在......全落了。這是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幾個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保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11、指導朗讀,并體會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的區別。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帶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現出種葫蘆的人對蚜蟲滿不在乎的態度。)
12、分角色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蘆都落了!這是不是種葫蘆的人的錯誤所導致的呢?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這個故事,看完以后,請大家告訴老師,這個種葫蘆的人錯了么?錯在哪里呢?
。ǚN葫蘆的人錯了,他錯在:①他沒有聽鄰居的勸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
14、葉子都落了,小葫蘆也沒了,種葫蘆的人看見這個景象,會想什么呢?
。ㄉ勺杂砂l言。)
五、小結
種葫蘆的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可惜小葫蘆這時小葫蘆已經沒有了。他的錯誤是:①他沒有聽鄰居的勸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同學們,你們想做這樣的人么?(不想。)那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并且多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六、作業布置
連線: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帶疑問的語氣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十分肯定的語氣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平靜的語氣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在課堂上,通過教師教學,學生學會寫8個字,并且正確掌握這8個字的讀音、用這8個字組詞。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生齊讀課文,并回憶上節課所學習到的道理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并且多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二、學寫生字
1、生讀生字,正確掌握8個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換一換的方法對這個生字進行加工嗎?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單人旁組成信。)
3、師在田字格里范寫“言”。
4、生開火車組詞。
。ɡ簩懶、送信、相信。)
5、出示“治”,并范寫,生開火車組詞。
。〒Q一換,“治”字換成提手旁組成“抬”,組詞:抬水、抬頭。)
(換一換:“治”字換成女子旁組成“始”,組詞:開始、始終。)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點水就是“臺”,組詞:中國臺灣、臺燈。)
6、出示“掛”,并范寫,生開火車組詞。
。ā皰臁弊謸Q成三點水是“洼”,山洼。)
。ā皰臁弊謸Q成單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并范寫,生開火車組詞。
。ā懊俊弊旨由先c水組成“!,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豎心旁組成“悔”,后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臥人旁,就是母親的“母”。
8、出示“棵”,并范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棵”字換成言字旁,組成“課”,上課。)
。〒Q一換,“棵”字換成頁字旁,組成“顆”,一顆星。)
9、出示“哇”,并范寫,生開火車組詞。
10、出示“怪”,并范寫,生開火車組詞。
。ㄈヒ蝗ィ肮帧弊秩サ糌Q心旁,就是“圣”,神圣。)
11、出示“慢”,并范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慢”字換成三點水,就是“漫”,漫游。)
(換一換,“慢”字換成草子頭,就是“蔓”,藤蔓。)
三、學生隨堂練習書寫生字。
四、師巡視學生書寫生字,并加以個別指導。
三、作業布置
組詞:
慢( ) 怪( ) 哇( )洼( )娃( )
漫( ) 圣( ) 掛( )佳( )蛙( )
板書設計:
長出葫蘆藤
↓
長出綠葉
↓
開出小花 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
我要的是葫蘆 ↓ 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并且多
結小葫蘆 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
葉子生蚜蟲
↓
葫蘆全落了
一、聽了“同課異構”老師的教學展示,我學習到了很多組織教學的方法,也學習到很多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方法。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一些方法,如:全班一起念念小口訣;我的語調抑揚頓挫;用各種方法多多鼓勵孩子。這些方法確實起到一定的效果,能夠吸引一部分比較懶散的同學的注意力,也能激發一些同學的積極性。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運用這些方法,并努力創造新的方法。
二、我們班的特點是:學生思考問題不是很積極,思想惰性比較大。在這節課上我嘗試了多多提出簡單的問題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并適時表揚他們,給予他們鼓勵,這樣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
三、在這節課的識字寫字方面,我用了大量的時間,因為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一味地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枯燥、單調的,學生學習中會感到索然無味,產生厭學情緒。而且,在學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時更是容易被攪得一塌糊涂,經常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在寫作文時可能會錯字連篇。所以這節課教學時我采用了對生字進行加一加,去一去、換一換等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字的同時對生字的結構進行分析,并和以前學過的漢字以及生活中見過的字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再結合組詞、說話等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發現形近字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新字。但環節方面也是比較地單調,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多多變換模式,讓孩子們學得更加有勁。
7我要的是葫蘆 篇3
設計意圖
1、“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致力于引導學生熱情參與、全程參與、人從參與,積極與文本對話,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做學習的主人。
2、本課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層層深入,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悟出言中之意。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理解課文,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學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學習重點:
感情朗讀,悟出言中之意。
學習難點:
1、 體會三種句式不同的語氣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2、 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預設流程:
預設學習材料與教學路徑 預設學生活動與備選方案
一、巧設情景 復習引入
。ㄒ唬⿵土曌衷~
1、我會讀:
同學們,今天有許多的“葫蘆娃”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想認識他們嗎?
(詞語見附件一)
指名讀——帶讀
2、我會找:
學了課文的生字,你會給這幾個生字寶寶找些朋友嗎?(鄰、藤、盯、蘆)
。ㄖ该o生字組詞)
3、我會猜:
。ǘ嗝襟w出示)領隊在前。(打一字)
有眼不見燈火。(打一字)
。ǘz查第一自然段:(出示圖一)
1、師:你們瞧,這個年輕人在干什么呢?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嗎?
句子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喜歡這樣的葫蘆嗎?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3、這樣可愛的小葫蘆真讓人愛不釋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二、研讀課文 體驗感悟
(一)激趣生疑
1、出示圖二(與圖一對比)
師:仔細觀察這兩幅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2、質疑:看了這兩幅圖,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初步感知:
師:是啊,這么好的一棵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讀讀課文,找找課文哪兒告訴了我們這其中的原因呢?
。ㄈ┥钊胩骄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那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葫蘆葉上有蚜蟲嗎?
2、師:哪個句子中告訴我們他知道葫蘆葉上有蚜蟲了?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用“——”劃出他看到的,用“﹏﹏”劃出他心里想的,用“( )”括出他說的話。板書:看 ——
想 ﹏﹏
說( )
(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對困難學生加以指點)
3、檢查匯報:
。1)師:他看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①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句話?
自己讀讀想想,你能給這句話換種說法嗎?(單獨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谀阌X得該怎么讀?(對比朗讀,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圻@個種葫蘆的人心里還會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式(填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④質疑:他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
哦!同學們多會說,分析得這么有道理。
。2)師:那他是怎么說的呢?
句子出示: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①你能給“盯”找個近義詞嗎?
、“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③朗讀指導:
師:你會“自言自語”地說說這句話嗎?
師:說給小葫蘆聽又該怎么讀?可以配上自己的動作。
評議:你們覺得他表演得怎么樣?
。3)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如果你是他的鄰居,這時看見這葫蘆葉上長了這么多的蚜蟲,你會怎么做?
那你會怎么勸?
2、師:我們的同學是多么會關心人。是啊,他的鄰居看到了這蚜蟲,就來勸他了。誰愿意讀第3自然段?
3、鄰居是怎么勸他的?
出示: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朗讀指導:
。1)怎么勸?你會勸嗎?
。2)如果老師就是那個年輕人,誰想來勸勸我?(指名讀)
男同學來勸——
女同學來勸——
大家一起勸——
4、師:可是那個種葫蘆的人又是怎么說的呢?
出示: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1)自己讀讀這句話,想想你能讀懂些什么?
(交流自己的想法)
。2)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在他看來,葉子上的蟲子還要治嗎?換種說法。
出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兩個句子語氣的不同嗎?
。▽Ρ壤首x,體會語氣的不同。)
。3)如果讓你把他的話說完,你接下去會說些什么呢?
出示:我要的是葫蘆,
。4)朗讀整句話。
誰愿意完整地讀這句話?
5、分角色朗讀。
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下這兩個人的對話,看誰能讀出他們各自的語氣。(合作學習)
三、總結升華 拓展延伸
(一)引讀:同學們,當這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有了蚜蟲,他說——
當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時,他說——
當鄰居勸他治一治蚜蟲時,他還是說——
。ǘ┰俅纬鍪緢D二
師生:就這樣,沒過幾天,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地都落了。(板書:黃、落)
1、當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這時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2、師:你們說,是什么害了這可愛的小葫蘆呢?
3、哦?為什么說是年輕人害了小葫蘆?
(預設隨機板書:年輕人不懂得科學、無知、不聽鄰居的勸告、不知道事物之間的聯系……)
(三)我會說:
1、那你們學了課文,會說這句話嗎?
出示:當種葫蘆的人看到可愛的葫蘆都落了,你會自言自語地說:
2、種葫蘆的人看到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他會傷心地對小葫蘆:
3、他還會對哪些人說,會說些什么呢?(發散思維)
出示:種葫蘆的人看到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他會 怎樣地 對 誰 說:
四、作業布置 遷移強化
(彈性題)選做一題
1、如果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勸告,那他的葫蘆會怎么樣呢?(我用畫畫的方法來回答)
2、想像說話:
第二年,那個年輕人又種了一棵葫蘆,葫蘆又生了許多蟲子……
1、個別讀后當小老師帶讀
。ǹ勺x出字形,說出字形)
2、找生字寶寶有朋友,個別反饋。
3、生:鄰——鄰居
生:盯——說形
1、生:看葫蘆,數葫蘆……
2、自由表達
預設學生讀出文中寫葫蘆的句子。
學生同桌讀,讀出喜愛的語氣。
3、 學生齊讀課題
1、預設:
生:表情不同
生:葉子顏色不同,有小洞
生:葫蘆落了……
2、學生自由質疑
重點引發: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
1、學生自由朗讀
2、交流反饋: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表達
1、生:知道!
2、學生平淡地讀“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學生邊自由讀,邊按照教師要求劃出相關句子。
指名說
、僬1——2名學生朗讀
生: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生:有幾個蟲子沒有什么可怕。
……
、谧杂勺x—指名讀—評讀—帶讀—齊讀
、垲A設
生:我只要葫蘆,不用管葉子。
生:我又不是要葉子,這沒關系的。
……
、苄〗M討論,交流反饋
生:他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葉子和葫蘆是連在一起的,誰也離不開誰。
生:不對的,因為葉子被蚜蟲吃了,葫蘆就會死的。
……
。2)指名說
①預設學生回答:
看、望……
、谏鹤约簩ψ约赫f
生:自己小聲地對自己說
……
③1——2名學生讀
學生加上動作,讀出急切、盼望的語氣。
學生自由評價
(3)學生齊讀
預計:
1、生:勸說、勸告
生:你快把蚜蟲殺了,不然可愛的小葫蘆就要死的!
……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
。1)用“勸告”的語氣自由朗讀
。2)指名學生讀,讀出“著急、好心”的語氣。
男生讀
女生讀
一齊讀
4、指名學生說
。1)學生自由讀,思考。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2)生:不用
生: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指名學生朗讀
。◣熒u議-生生評議)
。3)預設
生:我要的是葫蘆,我不要葉子。
生:我要的是葫蘆,我又不是要蚜蟲,不用治的。
。4)指名讀——齊讀
5、同桌合作—組合朗讀。
。◣熒餐u議)
生齊:我要的是葫蘆。
生齊:我要的是葫蘆
生齊:我要的是葫蘆
師生齊讀
1、 預計
生:小葫蘆,對不起,都是我不好!
生:小葫蘆,我真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話!
生:我以后會好好照顧你的,不會讓葉子被蚜蟲吃了!……
2、生:是蚜蟲害了可愛的小葫蘆。
生:是這個年輕人害了這可愛的小葫蘆。
……
3、生:因為這個年輕人不懂得科學知識。
生: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生:因為這個年輕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
生:這個年輕人很固執。
……
1、學生自由說
。ㄖ灰洗笾乱馑季托校
2、 預計
3、學生會說:
年輕人會后悔地對他的鄰居說:當初沒有聽從你的勸告,以后我一定改正。
……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選擇一題。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可愛 ——→ 黃 落?
(不懂科學知識 、不聽別人勸告)
7我要的是葫蘆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會用“每天、可愛”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這個故事
說明的道理。繼續培養觀察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教學難點
懂得事物與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道理。
教學準備 投影片 生字卡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齊讀。
2、學習生字詞“葫蘆”。
二、初讀課文。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1、自學。
2、檢查。①.抽讀生字卡。②.指讀,正音。③.齊讀。
三、再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自由朗讀,標出課文自然段。
2、分段指讀, 師生評價。
四、朗讀課文。
想一想: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作業 。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
1、送卡片游戲。
2、齊讀詞語。
二、閱讀理解第一段。
1、指讀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說: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什么樣?
。ň唧w說說藤、葉、花、果實的樣子)
3、指導朗讀。
、.你喜歡這棵葫蘆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出示投影片: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
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由讀、指讀、齊讀)
、.用“可愛”造句。
、.引讀:種葫蘆的人也非常喜歡小葫蘆,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么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閱讀理解二——四段。
過渡: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
結果怎樣呢?
1、范讀課文2——4段。
2、提問:種葫蘆的人最后得到葫蘆了嗎?請你讀出課文中的句子。
出示投影片4.說說小葫蘆什么樣子,種葫蘆的人什么樣子?
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
3、自學2、3段課文。
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一個一個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讀2、3段。
思考: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生了蚜蟲是怎么想的?
鄰居讓他治蟲,他是怎么說的?
4.檢查學習情況。
、. 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的蚜蟲是怎么想的?
出示投影片2.說說種葫蘆的人表情、動作、心理、語言。
(小結種葫蘆的人不管葉子上的蟲子,一心盼望小葫蘆快長大。)
、.指導朗讀。(注意“!”)
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
“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③.你看到種葫蘆的人這樣做急嗎?你會對他說什么?
、.出示投影片3.他的鄰居什么樣?(表情、動作、語言)
、.鄰居讓他治蟲,種葫蘆的人是怎么說的?
出示句子:
“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⑥.指導朗讀. 他為什么會這樣想? 點題,齊讀課題.
、.分角色讀第三段.
5、小結。鄰居讓他治蟲他聽了嗎?所以葉子上的蚜蟲————,
最后小葫蘆都——————————。
四、你認為種葫蘆的認錯在哪兒?
五、學了本課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質疑。
七、練習。
1、 在( )里填上合適的詞。
。 )小花 慢慢地( )黃了
( )葫蘆藤 自言自語地( )
。 )小葫蘆 一個一個都( )
2、課后想一想:
種葫蘆的人第二年又種了一棵葫蘆,他發現葉子上生了蚜蟲
會怎么做呢?
第 三 課 時
一、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說說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三、識記本課生字詞。
1、抽讀生字卡。
2、出示:
滿 謝 每 言 治 慢 變
①自己想辦法記住字形。
②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重點指導:滿 謝 每 慢
③說說這些字的部首?結構?
3、指導書寫。
四、抄寫生字詞。
注意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板書設計 :
8 我 要 的 是 葫 蘆
長滿綠葉 生蟲不治
可愛 黃落
7我要的是葫蘆 篇5
我要的是葫蘆——第二次教案
預設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認讀“葫蘆、盯著、鄰居、自言自語”。
2、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3、學習課文1、2自然段,感受葫蘆的可愛,體會種葫蘆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過程預設:
一、激情導入:
1、師: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蘆圖)它是——(生答)葫蘆。誰愿意親切地和它打個招呼?提醒讀好輕聲。
教學生字“蘆”(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蘆)誰來認識一下它?比較一下“葫蘆”一詞中的“蘆”與生字“蘆”的不同。
師:“蘆”做一個字讀lú,組成“葫蘆”詞語時就讀輕聲“lu”。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3、請小朋友們把課題多讀幾次,想一想讀了課題你有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誰?要的 ?不要的 ?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詞。
1、師:答案就藏在課文里,我們打開書本去讀一讀課文吧。讀課文之前請看一看溫馨提示(出示課件2溫馨提示:① 讀準生字詞語,讀通句子②想一想黑板上的這幾個問題能馬上解決嗎?)
2、生字寶寶也趕來了,誰來讀這個“藤(帶拼音的)”?你讀得很好,讓我們也來讀一讀。這個“哇(帶拼音)”?這個“盯”?注意后鼻音。誰能把這個“盯著”詞語讀一讀?最后一個“鄰(帶拼音)”你讀得真好,把這個“鄰居”詞語讀一讀。我們一起把生字詞讀一讀。
3、我們還要來學寫兩個字,第一個“掛”,教師邊寫邊說:這個字左窄右寬田字格的左邊要讓一點右邊的部件,一橫要在橫中線上。請小朋友在書后的田字格里寫一個!翱谩苯虒W方法同“掛”。
二、圖文結合,自瀆感悟。
1、師:小朋友們,讓我們帶著生字詞,走進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請大家自由讀這一段。
2、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3),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他種的葫蘆是怎樣的嗎?課文又是怎樣寫他種的葫蘆的呢?(點擊課件3,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埬惆堰@個句子好好地讀一讀,你從這個句子中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個詞語里體會到的?(長滿變色:枝葉繁茂,葫蘆藤長得很好,葫蘆也長得不錯。)你能讀一讀嗎?有誰能把小葫蘆讀得更可愛的?我們學著他的語氣一起來!
3、比我們更喜愛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是從課文的哪個句子體會到的?(課件出示4)是啊,他“每天”都要看“幾次”(點擊:每天、幾次變色加線)
4、如果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對著掛著的小葫蘆會說什么呢?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課件5: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請你盯著大屏幕讀讀著個句子。(盯著變色)自言自語(自言自語變色)是什么意思?你平時自言自語有那么大聲嗎?請你盯著大屏幕上的葫蘆自言自語地說說。
5、種葫蘆的人很希望小葫蘆能快快長大,早日得到想要的葫蘆?桑ㄕn件出示6句子)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有一些蚜蟲,心里想:——(點擊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請你把這句話讀幾遍,想一想這句話(點擊: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變色)什么意思?他還會怎么想呢?(出示課件7)
6、因為他是這樣想的,所以當他看見葉子上有一些(課件6“一些”、“幾個”變色)蟲子時,并沒有在乎,認為幾個蟲子不會影響到自己要的葫蘆的,他在乎的只有葫蘆。
7、朗讀訓練。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四、總結設疑,鋪墊下文。
師:蚜蟲吃著嫩嫩的綠葉一天天的長大、繁殖,而種葫蘆的人有沒有在乎這些蚜蟲,只是盯著葫蘆,會有收獲嗎?我們下節課再一起
教師議課紀要:
藍靈慧:1、生字教學匆匆過場;
2、整體感覺導向問題太難,導致學生引而不發;
如:教師屏幕出示,溫馨提示第2點: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3、事物之間聯系這一重點沒有突出;
俞金鶯:1、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范圍大,難度大,所以導致冷場,啟而不發的
現象。
2、寫字時,應同時出示兩個生字“掛”、“棵”,讓學生發現這兩個漢字的異同。
3、課文的支點沒有很好的把握。
鄭 櫻:1、指導學生理解“盯”這個次時,教師是這樣提問的:你最欣賞哪個詞?學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也沒有及時找到“盯”字,這里教師提問的指向不明確。假如換為:從哪個次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這樣提問學生應該很容易找到這個“盯”字,然后再進行“盯”字教學。
2、學生教師的評價語言簡而少,整堂中一共評價了十二次。①恩,真好。是葫蘆;②很好;③真好,你提的問題真好;④你這個問題很有價值;⑤好的;⑥好的;⑦恩,可愛了……有些地方教師沒有評價如:學生朗讀后。
章彩女:1、課文的導入很好,一開始說帶來了幾個朋友——出示了“葫蘆”的圖片,讓學生打招呼。我在想:如果圖片中的葫蘆帶點卡通式,學生的達招呼會更精彩。也許學生會說:“你好!葫蘆!;“葫蘆,今天很高興見到你。”
2、在理解“種葫蘆的人沒把蟲子放在心上,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找到相關的句子時,師問:在這句子中哪個詞最吸引你?點撥“自言自語”,學生理解了意思,學了模樣說了。在問:還有沒有特別讓你吸引的詞?(教師強加了“盯”)。這里是否可以這樣:在學生學了“自言自語”的樣子,讓學生再讀一讀句子,看看種葫蘆的人還有什么動作,借助點出“盯”字。
童紅鳳:1、課文開始,教師出示葫蘆圖,“葫蘆”詞,再等到學生讀了課文以后,再來教學“葫”、“蘆”。這個地方可否將后面教學“葫”、“蘆”一詞提到前面,教師在出示“葫蘆”圖,“葫蘆”詞語時,會顯得更有連貫性。
2、“掛”的理解,當學生不能找到文中表示小葫蘆可愛的詞語“掛”時,教師好像有點勉強將這個“掛”提出與學生一起探討。教師說:“皇甫老師喜歡這個句中的“掛”。這樣的過渡,這樣來理解學生應該感觸不深。
學習。
教后記: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中,我運用了找句子——談感情——用這種感情來讀,這樣的讀書感悟的方法,讀多時候學生的朗讀是蒼白,沒有感情的。那么,怎樣讀書,才能讀得有感情呢?
整堂課的重點有所把握,教師也有安排了重點詞句的理解。重點詞語教師也有意識的在課堂上呈現。課堂上既有閱讀的訓練,又有寫字的練習。對本課教材的把握上也有新的認識,比如:學習“長滿”時讓學生說說枝葉的又多又密與后來長葫蘆的關系,揭示了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在“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句子的理解上也比較到位。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重點詞語找到了,可沒有更深入地理解,詞語的深入就是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對文本的解讀,對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中心的把握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次,教師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沒有很好的進行引導,總是讓學生跟著老師走。第三,識字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生字時進行,還是在課文學完后進行有待于進一步思考。最后,課文的結束是草草收場,沒有從整體上再去把握文本。整體把握應該從整體出發最后又回到整體的一個過程。
7我要的是葫蘆 篇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讀法。
2.懂得做任何事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3.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明白“自言自語”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自制生字卡
[重、難點]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領悟做任何事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流程]
一, 板書課題,激發自主學生字的興趣。
。 教師板書課題時,葫蘆用畫代替。)
師:看今天學什么課文?大家都認識畫的是葫蘆,老師不會寫這兩個字,一會學完了生字告訴老師這兩個字怎么寫,好嗎?誰愿意給大家讀課題?
。ㄏ鄼C指導“葫蘆”的“蘆”念輕聲)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師:大家的課題讀得很棒,我想課文一定也讀得很棒。用自己的方式讀課文,不會的字借助下面的樹葉幫忙,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三.讀識字卡,交流識字經驗
師:看看你們用什么好方法記住今天所學的生字的,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訴同桌。
四.檢查學生生字學習情況
1. 師:老師種的葫蘆的葉子上生了蚜蟲,誰幫老師消滅它啊?
。ㄕn件展示葉子上的詞語)
2.師:你們真是勇敢的孩子,幫老師消滅了蚜蟲。瞧,葫蘆藤上結了許多可愛的葫蘆,想不想摘下來呀?
(舉行摘葫蘆的游戲)
3. 特別指導“哇”這個字
師:這個葫蘆摘不下來,瞧它自言自語說什么呢?哦,它說,你們會它嗎?
出示句子:
。1)小鬼子氣得哇哇直叫。
。2)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還是沒有摘下來,瞧它多調皮啊,它有在自言自語說什么呢?哦,它說,你會寫它嗎?
。ㄏ鄼C指導“洼”和“掛”的書寫。教師范寫“洼”字)
五,出示課文插圖,自主質疑。
1. 師,你們都是有收獲的孩子,收獲了滿滿一籃子的葫蘆,課文中的那個種葫蘆的人收獲到了葫蘆了嗎?看圖,你看明白了嗎?猜猜老師要提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題)
2.共同梳理問題,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六、朗讀感悟
1.你能找出哪一段是寫哪副圖的嗎?
2.學習第一段
師:想不想知道那個人種的葫蘆是什么樣的嗎?大聲朗讀,并畫出描寫葫蘆的句子來。讓我們一起夸夸那個人種的葫蘆吧。
你喜歡嗎?我請一個最喜歡的人來讀這一段。
3.學習第四段
師: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學生接讀)讀完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我們該采用什么語氣來讀?(用惋惜的語氣朗讀)
4.學習2、3段
(1)師: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答案都在2、3段中,看哪個孩子最聰明,最先讀出來。(推薦兩個學生讀2、3段)
。2)師:我考察大家一下,說說“自言自語”你是怎樣理解的?你自言自語地和自己說過話嗎?
(3)梳理“那個人種的葫蘆為什么會落?”這個問題的答案。
學生自主發言后,教師梳理出以下兩方面
a、他發現葉子上有了蚜蟲后,他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b、聽了鄰居的話后,他說“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相機指導這幾句話,分角色讀鄰居和種葫蘆的對話)
5.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1)師:老師把那個人說的最關鍵的兩句話摘抄出來了,看看你們是怎么理解的?
a、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b、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
(根據學生的理解,分別出示相對應的陳述句。)
。2) 師: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陳述句,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句?
(3)師:看來同樣的意思,用上不同的標點符號,句子表達的感情程度就不一樣了,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好。
七、拓展訓練
師:你認為那個種葫蘆的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試想,那個人看到落了一地的葫蘆會想些什么?我想那個人一定心里不好受,我們去勸勸他吧!
。ɡ蠋煱缪莘N葫蘆的人,學生相勸)
八,課外鏈接
。1) 師:大家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也不能完全信服,我還是去查查資料吧。(課件出示資料)
百科小知識: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為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2)師:真好,我們又多了一些課外知識,看來,要相信科學,我真該去治治葉子上的蚜蟲了。
九.總結全文
師:孩子們,通過這篇課文,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無論做什么,不要光盯結果,一定要注意和它相連的身邊的事物。
十、續編故事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7我要的是葫蘆 篇7
教材分析:
這則寓言故事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它描述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涵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系”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學會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3.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是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圖片、做成小葫蘆的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學習生字“葫蘆”。
出示實物“葫蘆”,提問:這是什么?(板書:葫 蘆)指導分析字形和書寫。課件出示:一( )葫蘆,請學生填空。引導出:今天我們學習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
讀第一遍,要注意讀準生字的音,不丟字,不添字。
讀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讀通讀順,不好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邊讀邊畫出自然段的序號。(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2.聽范讀,理解課題。
聽范讀時要注意,“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是誰說的?什么意思?聽后回答。教師指導學生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帶圓點的詞要重讀,強調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
(三)按自然段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看看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是什么意思,讀后說一說。
2.自己讀讀第二、三句話,找一找句子中寫了葫蘆的什么?(板書:藤、葉、花、葫蘆)用了哪些詞語寫藤、葉、花、葫蘆的?(板書:細長的、滿了、綠、幾朵、雪白的、小、幾個),用上這些詞語后你知道了什么?
。ㄒ龑В河蒙狭恕熬G、雪白的”你知道葉子和花的什么?(顏色)用上“細長的”、“小”,你知道藤、花和葫蘆的什么?樣子用上“滿了”、“幾朵”、“幾個”,你知道什么?葉子茂盛,開幾朵花,就掛幾個果,這棵葫蘆長得很好。)
3.教學生字:藤 字 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字的?
4..指名看第一幅圖說說葫蘆長得什么樣?
5.指名讀前三句,要把葫蘆長得很好的意思讀出來。
6.這棵葫蘆的藤又細又長,葉子又多又綠,藤和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墒欠N葫蘆的人只喜歡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請讀第四、五句話,然后回答。
要引導學生從句子中的詞語“多么可愛”、“每天”、“幾次”和第一幅圖中種葫蘆人的神態兩個方面去說。
7.讀全段。把葫蘆長得好,種葫蘆的人只喜歡小葫蘆的意思讀出來。
。ㄋ模┲笇鴮。
比較”掛”和“哇”這倆個字,教師要從字形、字義、字音這幾方面去教學。教師范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土曥柟。
1.讓學生結合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 一些 掛著
雪白 鄰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語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葫蘆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一是枯黃的,還有小孔;
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ɡ谜n文插圖,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
那個人不是很喜歡葫蘆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而得不到葫蘆呢?
。ǘ┯懻、講解、指導朗讀。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種葫蘆的人看見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表現的?(表現包括動作和語言)讀后回答。隨著學生回答,(板書:一些蚜蟲)
(1)指導讀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要讀出不在乎的語氣,聲音要輕一點。結合課文引導學生理解“盯”和“自言自語”的意思。(利用插圖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2)“盯”字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字的,出示 叮 釘 酊 看字形猜一猜這些字都與什么有關呢?
2.想象那個人“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是什么樣子的?按想象去讀那個人是怎么表現的句子。
3.自己讀全段,邊讀邊想:你從種葫蘆的人看見葉子上爬了些蚜蟲是怎么想、怎么表現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種葫蘆的人是不知道葉子長蟲和葫蘆長得好壞有關系。)
過渡:還從哪里看出他不知道呢?請看下一段。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注意鄰居是怎么說的?那個人是怎么回答的?
“鄰”字組詞 左鄰右舍 鄰里
2.指導看第二幅插圖,觀察他的面部表情之后,指名用對話方式回答上面提出的問題。要著重引導學生理解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什么”是接哪句話說的?他對鄰居的話感到怎樣?(奇怪)
3.出示兩幅圖,指導學生觀察、比較:
a. 人的表情;
b. 葫蘆葉子;
c. 葫蘆
學生觀察,發現;他奇怪什么?“我要的是葫蘆,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我就要葫蘆,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再讀種葫蘆的人說的話,讀出奇怪的語氣。
4.即興表演。假如你是種葫蘆的人或者是他的鄰居,你能把課文二、三段的內容表演出來嗎?同桌兩個人先練習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過渡:種葫蘆的人說得對嗎?結果怎樣?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注意看有幾句話?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讀后回答。第一句意思是:蚜蟲更多了。第二句意思是:小葫蘆變黃了,落了。(板書:變黃了,落了。)
2.提問:葉子上的蚜蟲更多,葫蘆為什么落了?
。ㄈ┛偨Y全文。
1.指名讀全課,思考:種葫蘆的人一心希望小葫蘆快快長大,為什么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呢?他錯在哪里?
讀后回答思考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初步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書寫生字。
1.指導認清難字的字形,并指導書寫。
重點書寫 怪和慢字 他們偏旁相同 正確理解豎心旁的書寫順序
2.“言、治、慢,棵”可讓學生獨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練習寫。
。ㄎ澹┩卣剐詫W習。
1.這個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不管葉子上有沒有蟲,他不懂蟲—葉子—葫蘆之間的聯系,也不聽鄰居的勸告,結果小葫蘆一個一個地都落了。這時,他會怎樣想呢?
2.指導學生續編故事: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
3.“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營造輕松的氛圍,訓練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個性得到了張揚,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
7我要的是葫蘆 篇8
一、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課文的內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的聯系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瞧,(貼葫蘆圖)它是——小葫蘆(生答)
這是一只怎樣的葫蘆?
2、這么可愛的小葫蘆能不討人喜歡嗎?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一篇關于葫蘆的小故事,一起來讀題——《我要的是葫蘆》
3、從這個課題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讀后反饋,檢查生字詞。
三、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1、課文中這個人的小葫蘆長得什么樣?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的語句。
隨機教學:
。1)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小葫蘆長在什么地方?看課文第一幅插圖。認識葫蘆的藤、葉子、花、小葫蘆。
通過朗讀指導體會葫蘆的可愛。
。2)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你們喜歡它嗎?那么種葫蘆的人肯定更加喜歡他的小葫蘆。請大家找一找,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歡他的葫蘆?
u 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來?體會每天,看幾次
指導朗讀
u 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從這句話的什么地方你也寫到種葫蘆的人對他的小葫蘆的喜愛。通過盯,自言自語等詞的理解,體會種葫蘆的人對他的小葫蘆的喜愛。指導朗讀。
2、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可是最后怎樣了?(出示課文圖)
根據學生反饋出示最后一段
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這是怎么回事?
3、課件演示葉與果的聯系。
4、學習種葫蘆的人與鄰居的對話。
原來葫蘆葉有那么大的作用,可是這個種葫蘆的人知道嗎?是呀,這么好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好心的鄰居勸他快治一治!澳銊e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種葫蘆的人聽完有什么感覺?體會“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
品讀: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學習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比較句子: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指導朗讀
四、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好心的鄰居呀,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窟@是為什么呀?
五、總結課文
原來是這個道理,我明白了,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這回會怎樣呢……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在座的老師,同學聽,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
樹葉圖小花圖
蚜蟲圖葫蘆圖
不治 落了
7我要的是葫蘆 篇9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寓言故事。講一個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蘆,卻不管葉子上長的蚜蟲,結果蚜蟲把葉子吃光了,剛長出來的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最后葫蘆也長不成。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一段講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不久葫蘆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那個人心里非常高興,每天都要去看幾次。這一段講葫蘆先伸藤長葉子,后開花再結果。這說明葫蘆藤能結出小葫蘆,跟長滿了綠色的葉子有關系。葉子能制造充分的養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
第二段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長了蚜蟲,不以為然,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第三段講鄰居勸那個人治蟲,他不肯治。他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與他要的葫蘆沒關系。
第四段講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一個個都掉落了。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滿”是說葉子長得很多,郁郁蔥蔥,十分茂盛的樣子。“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掛”就是“結”的意思。這里用“掛”比用“結”更準確,因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里一樣,十分可愛!八⒅『J自言自語地說”,“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個人只要葫蘆的形象。
本課還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畫的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種葫蘆的人盯著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課文第三段的內容,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認識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要抓住第一、四兩段中寫葫蘆的句子,使學生知道葫蘆長得好是因為有綠油油的葉子;葫蘆變黃了,都落了,是因為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把葉子吃光了。從而使學生知道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系。要抓住寫種葫蘆人所想、所為、所說的句子,使學生在具體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光顧葫蘆不管葉子,是得不到葫蘆的。
二、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初步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每天”、“可愛”寫句子。
3.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4.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三、教案
(一)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兩個生字,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從整體上進一步理解課文,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學習本課其它六個生字,進行口述故事,用詞造句等課堂訓練。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要求:從整體上大致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學習生字“葫蘆”。
出示實物“葫蘆”,提問:這是什么?(板書:葫h* 蘆l*)指導分析字形和書寫。
讓學生看第一幅插圖聽簡介葫蘆。告訴學生:葫蘆的莖又細又長,會繞著竹竿或木桿向上爬,這根莖也叫藤。藤的兩側長著許多心形的葉子,開的花是白色的。結的果實叫葫蘆。它的形狀像兩個球連在一起,中間細,表面光滑。它可以用來盛東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們觀賞,多可愛啊!
引導出:今天我們學習第9課,“我要的是葫蘆”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
讀第一遍,要注意讀準生字的音,不丟字,不添字。
讀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讀通讀順,不好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邊讀邊畫出自然段的序號。
2.聽范讀,理解課題。
聽范讀時要注意,“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是誰說的?什么意思?聽后回答。
指導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帶圓點的詞要重讀,強調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
(三)按自然段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看看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是什么意思,讀后說一說。2.自己讀讀第二、三句話,找一找句子中寫了葫蘆的什么?(板書:藤、葉、花、葫蘆)用了哪些詞語寫藤、葉、花、葫蘆呢?(板書:細長的、滿了、綠、幾朵、雪白的、小、幾個),用上這些詞語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導:用上了“綠、雪白的”你知道葉子和花的什么?(顏色)用上“細長的”、“小”,你知道藤、花和葫蘆的什么?(樣子)用上了“滿了”、“幾朵”、“幾個”,你知道什么?(葉子茂盛,開幾朵花,就掛幾個果,這棵葫蘆長得很好。)
3.指名看第一幅圖說說葫蘆長得什么樣?
4.指名讀前三句,要把葫蘆長得很好的意思讀出來。
5.這棵葫蘆的藤又細又長,葉子又多又綠,藤和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可是種葫蘆的人只喜歡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請讀第五、六句話,然后回答。(要引導學生從句子中的詞語“多么可愛”、“每天”、“幾次”和第一幅圖中種葫蘆人的神態兩個方面去說。)
6.讀全段。把葫蘆長得好,種葫蘆的人只喜歡小葫蘆的意思讀出來。
第二課時教學要求: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從整體上進一步理解課文,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繼續按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想一想:種葫蘆的人看見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表現的?(表現包括動作和語言)讀后回答。
隨著學生回答,(板書:一些蚜蟲)指導讀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要讀出不在乎的語氣,聲音要輕一點。結合課文引導學生理解“盯”和“自言自語”的意思。
2.想象那個人“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是什么樣子的?按想象去讀那個人是怎么表現的句子。
3.自己讀全段,邊讀邊想:你從種葫蘆的人看見葉子上爬了些蚜蟲是怎么想、怎么表現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種葫蘆的人是不知道葉子長蟲和葫蘆長得好壞有關系。)
過渡:還從哪里看出他不知道呢?請看下一段。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注意鄰居是怎么說的?那個人是怎么回答的?
2.指導看第二幅插圖,在弄清圖上人物各是誰,并細致觀察他們的面部表情之后,指名用對話方式回答上面提出的問題。要著重引導理解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什么”是接哪句話說的?他對鄰居的話感到怎樣?(奇怪)
他奇怪什么?“我要的是葫蘆,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我就要葫蘆,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再讀種葫蘆的人說的話,讀出奇怪的語氣。
3.即興表演。假如你是種葫蘆的人或者是他的鄰居,你能把課文二、三段的內容表演出來嗎?同桌兩個人先練習一下,然后指名表演。
過渡:種葫蘆的人說得對嗎?結果怎樣?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注意看有幾句話?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讀后回答。第一句意思是:蚜蟲更多了。(板書)第二句意思是:小葫蘆變黃了,落了。板書:變黃了,落了。
2.提問:葉子上的蚜蟲更多,葫蘆為什么落了?
(四)總結全文
1.指名讀全課,思考:種葫蘆的人一心希望小葫蘆快快長大,為什么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呢?他錯在哪里?
讀后回答思考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初步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2.指名分角色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教學要求:學會其它六個生字,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能用“每天”和“可愛”各寫一句話。
教學過程:
(一)教學本課生字
1.讀課文,在書上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或詞語,想想意思。畫完后認讀詞語卡片,改正畫錯的地方。
2.指導認清難字的字形,并指導書寫。
鄰:左邊是“令”,不是“今”。做偏旁要把第二筆捺變成點。寫字時,“鄰”要寫得左高右矮,左短右長,左邊第四筆有部分壓橫中線寫。
“居”上邊是“尸”不是“戶”!白儭钡牡谖、六兩筆都是向下的點。這些部位要重點提示。
3.“言、治、慢”可讓學生獨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練習寫。
4.試著聽寫本課生字詞。訂正后,重點練自己寫錯的字。
(二)指導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1.讓學生逐段讀課文,教師板書重點詞語。
2.指名借助板書詞語練習講故事。
(三)指導用“每天”和“可愛”造句。
“每天”和“可愛”是常用詞,所以不難。可先讓學生口頭造句,要求不重復別人說過的內容,在這個基礎上,用詞各寫一句話,提示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句末點標點。
板書設計
四、教學提示
1.教學本課最好先借助圖畫或觀看實物,讓學生知道葫蘆是怎樣生長的,為理解課文內容打基礎。
2.兒童學習寓言故事,只有在具體感受了故事中的生動形象后,才能明悟道理,接受教育。所以要注意通過指導學生有語氣地讀,組織即興表演等方法,讓書面語言躍然紙上,使學生更好的感知種葫蘆人的形象,達到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3.對低年級兒童理解寓言寓意的要求要適度,只要學生能結合本課的具體內容,初步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只要葫蘆,不管葉子,是得不到葫蘆的”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拔高
7我要的是葫蘆 篇10
教學目標: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 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 一 課 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 “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
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洼) 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第 二 課 時
一、說話: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
?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1、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那個人喜歡他的小
葫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找讀。他為什么喜歡?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10、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說說你覺得他倆誰說得有道理?為什么?
四、擴展理解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續編故事)?凑l想得好,畫得好。
4、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反思:
在本課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
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
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
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7我要的是葫蘆 篇11
生字 會讀的 不會讀的 多音字
喜歡的詞語
喜歡的句子
讀懂了什么
不理解的地方
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
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他看到葫蘆落了,會想些什么?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搜集與本課有關的知識
7我要的是葫蘆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讀“藤”、“哇”、“蚜”三個字。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實物 —— 葫蘆,讓學生認一認,這是什么?葫蘆可以作中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字音是l*,第二聲。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葫 蘆 掛 些 怕 盯 鄰 居 治 奇 怪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 一些 掛著 雪白 鄰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語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分。
掛:第六筆是橫,不是豎,兩個“土”字上下排著。
些:上下結構,上面的筆順是:豎 橫 豎 提 撇 豎彎鉤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理解詞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賽過: 勝過。本課指種葫蘆的人希望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掛: 本課是結(ji5)的意思。
蚜蟲:昆蟲,身體卵圓形,綠色,黃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農作物的害蟲。俗稱:膩蟲。
奇怪:納悶,不理解。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2)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提出不懂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
7
蘆 盯 掛 怪 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鞏固
1、讓學生結合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葫蘆 一些 掛著 雪白 鄰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語
二、學習課文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教師出示課文內容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讀課文,圖文對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圖的內容。與同桌練習說一說。
3、逐段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了葉子,開了花,結了小葫蘆,他非常高興。
。3)教師強調兩點:
A.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B.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寫時用到的幾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葉子、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說明葫蘆長得很好。板書:長滿綠色的葉子
。4)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那個人高興的心情,“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讀出那個人喜愛小葫蘆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1)小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著小葫蘆。
。2)讓學生在書中畫出那個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說的。而后練習讀一讀,談一談應讀出什么語氣。自己先思考,遇到問題與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歸納:
“有幾個蚜蟲怕什么?”那個人滿不在乎,在讀書時要讀出滿不在乎的語氣。種葫蘆的人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 要讀出滿懷希望的語氣。
。5)讓學生練習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6)思考:同學們想一想葉子和葫蘆有什么關系?
學生們結合一些資料談自己的認識,而后教師再加以補充。葉子是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練習分角色朗讀,邊讀邊體會鄰居和種葫蘆的人的看法。
。2)進行交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意思是: 種葫蘆的人認為葉子上的蟲根本不用治,為什么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呢?理由是:“。”讀這些語句時要讀出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的語氣。“!币x重些,是肯定的語氣。結合學生說的,板書:蚜蟲,不治)
鄰居的話要讀出誠懇的語氣,表示自己的建議。
(3)分角色朗讀,大家評議。
第四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思考:葫蘆為什么掉了?板書:落了
。2)引導學生交流: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后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后來生了蚜蟲,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后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
(3)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掉了想些什么?他會做些什么呢?
。4)指名讀這個自然段,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業
1、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在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附: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生字新詞。
2、引導學生參加討論,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引導學生參加討論,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字詞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
2、打開書,按照田字格規范書寫漢字,教師檢查,及時進行板演。
3、填空,再讀一讀。
( )的小花 ( )的蚜蟲
。 )的葫蘆藤 ( )的小葫蘆
讓學生先自己練習填寫,然后再訂正,最后讀一讀。
。 )的小花 雪白 美麗 可愛 紅艷艷
。 )的蚜蟲 害人 討厭 可氣
。 )的葫蘆藤 細長 美麗 綠色
( )的小葫蘆 可愛 綠色
二、朗讀練習。
1、讀句子: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怕。
2、比較每組句子有什么不同?與同桌討論,而后進行交流。這兩組句子在表達上,意思是一樣的,不同之處是:每組中的第一句是反問句,第二句是陳述句,第一句所表達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強烈些。
3、練習讀一讀。
4、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5、想一想通過讀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后悔。
三、發散思維練習。
請學生給這篇寓言故事續加結尾。
1、自己先練習。
2、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由各小組選出優勝者參與班級展示。
3、進行展示。
四、教師總結。
五、布置作業
1、讀書
2、預習下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