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蘆
設計意圖
1、“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致力于引導學生熱情參與、全程參與、人從參與,積極與文本對話,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做學習的主人。
2、本課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層層深入,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悟出言中之意。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理解課文,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學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學習重點:
感情朗讀,悟出言中之意。
學習難點:
1、 體會三種句式不同的語氣及它們之間的聯系。
2、 感悟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預設流程:
預設學習材料與教學路徑 預設學生活動與備選方案
一、巧設情景 復習引入
(一)復習字詞
1、我會讀:
同學們,今天有許多的“葫蘆娃”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想認識他們嗎?
(詞語見附件一)
指名讀——帶讀
2、我會找:
學了課文的生字,你會給這幾個生字寶寶找些朋友嗎?(鄰、藤、盯、蘆)
(指名給生字組詞)
3、我會猜:
(多媒體出示)領隊在前。(打一字)
有眼不見燈火。(打一字)
(二)檢查第一自然段:(出示圖一)
1、師:你們瞧,這個年輕人在干什么呢?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這是一棵怎樣的葫蘆嗎?
句子出示: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喜歡這樣的葫蘆嗎?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3、這樣可愛的小葫蘆真讓人愛不釋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二、研讀課文 體驗感悟
(一)激趣生疑
1、出示圖二(與圖一對比)
師:仔細觀察這兩幅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2、質疑:看了這兩幅圖,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初步感知:
師:是啊,這么好的一棵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讀讀課文,找找課文哪兒告訴了我們這其中的原因呢?
(三)深入探究
★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那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葫蘆葉上有蚜蟲嗎?
2、師:哪個句子中告訴我們他知道葫蘆葉上有蚜蟲了?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用“——”劃出他看到的,用“﹏﹏”劃出他心里想的,用“( )”括出他說的話。板書:看 ——
想 ﹏﹏
說( )
(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對困難學生加以指點)
3、檢查匯報:
(1)師:他看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①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這句話?
自己讀讀想想,你能給這句話換種說法嗎?(單獨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②你覺得該怎么讀?(對比朗讀,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③這個種葫蘆的人心里還會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式(填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④質疑:他這種想法對嗎?為什么?
哦!同學們多會說,分析得這么有道理。
(2)師:那他是怎么說的呢?
句子出示: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