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
一、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
二、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本課有四幅圖,分別有四段話與之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看著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眼睛只盯著葫蘆。第三幅圖畫的是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了解植物的葉子與它的果實之間的關系。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葫蘆或葫蘆的圖片、投影片。
2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或圖片。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本課要求學會的生字中,“蘆、鄰”的聲母是邊音,“蘆”在這里應讀輕聲,“治”的聲母是翹舌音,“鄰”的韻母是前鼻音,“盯”的韻母是后鼻音,要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會認的字也要能讀準字音。
隨生字“居”的學習,認識偏旁“尸”。
“掛”,可用熟字“蛙”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2寫字教學。
讓學生注意觀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幫助寫好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掛:左窄右寬,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右上邊“土”字的第二橫要長一些。
些:上面“此”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二,且左右兩部分寬窄要相等。
鄰:左邊“令”字的“捺”要改為“點”。
感:上下結構,上面的“咸”不要寫得過長。
(三)詞句教學
第一段,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講什么內(nèi)容,然后借助第一幅圖畫或投影片,指導學生觀察圖中葫蘆的藤、葉、果實的樣子。對照課文理解“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使學生知道,葫蘆藤上能結出小葫蘆,跟長滿了綠葉有關系。因為葉子能制造充分的養(yǎng)料,莖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理解“掛”可用換詞比較法,把“掛”與“長、結”比較,體會用“掛”很形象: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下來,就像掛在那里一樣。
第二段,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領會種葫蘆的人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語的話。重點體會“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這句話的意思:種葫蘆的人只看到小葫蘆,一心只想小葫蘆快長,至于葉子上的蟲子他毫不在意。
第三段,可以抓住“奇怪”一詞進行討論:“那個人為什么會對治葉子上的蟲子感到奇怪?”因為他一心想著的是葫蘆,因為他不懂葉子與葫蘆的關系,因為他覺得鄰居對他的勸告是不必要的擔憂——我要的是葫蘆,你怎么勸我治葉子上的蟲?再通過朗讀,讓學生了解到鄰居與種葫蘆的人,他們在對待葫蘆葉子長了蟲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一個說要治,一個說不用治。
第四段,采用看圖或多媒體演示,結合課文朗讀體會“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思考,由于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又不聽別人勸告,結果他一心想要的葫蘆終究沒有得到。因為葉子被蟲子吃光后,不能給葫蘆輸送營養(yǎng),葫蘆只能慢慢地變黃,落掉。這都是沒有及時治蟲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