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
教材分析:
這則寓言故事有著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它描述了一個愛葫蘆的人種葫蘆時,只知道要葫蘆果實,不知道要殺死葉子上的蚜蟲,結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其中不僅蘊涵了“果實與葉子密切聯系”的自然常識,而且更滲透了“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光看點,要看面”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學會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3.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并有收集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是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善于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圖片、做成小葫蘆的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學習生字“葫蘆”。
出示實物“葫蘆”,提問:這是什么?(板書:葫 蘆)指導分析字形和書寫。課件出示:一( )葫蘆,請學生填空。引導出:今天我們學習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1.自己輕聲讀課文。
讀第一遍,要注意讀準生字的音,不丟字,不添字。
讀第二遍,要注意把句子讀通讀順,不好讀的句子可多讀幾遍。邊讀邊畫出自然段的序號。(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2.聽范讀,理解課題。
聽范讀時要注意,“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是誰說的?什么意思?聽后回答。教師指導學生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帶圓點的詞要重讀,強調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
(三)按自然段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看看有幾句話,想想每句話是什么意思,讀后說一說。
2.自己讀讀第二、三句話,找一找句子中寫了葫蘆的什么?(板書:藤、葉、花、葫蘆)用了哪些詞語寫藤、葉、花、葫蘆的?(板書:細長的、滿了、綠、幾朵、雪白的、小、幾個),用上這些詞語后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用上了“綠、雪白的”你知道葉子和花的什么?(顏色)用上“細長的”、“小”,你知道藤、花和葫蘆的什么?樣子用上“滿了”、“幾朵”、“幾個”,你知道什么?葉子茂盛,開幾朵花,就掛幾個果,這棵葫蘆長得很好。)
3.教學生字:藤 字 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字的?
4..指名看第一幅圖說說葫蘆長得什么樣?
5.指名讀前三句,要把葫蘆長得很好的意思讀出來。
6.這棵葫蘆的藤又細又長,葉子又多又綠,藤和葉長得好,才能開花結果。可是種葫蘆的人只喜歡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請讀第四、五句話,然后回答。
要引導學生從句子中的詞語“多么可愛”、“每天”、“幾次”和第一幅圖中種葫蘆人的神態兩個方面去說。
7.讀全段。把葫蘆長得好,種葫蘆的人只喜歡小葫蘆的意思讀出來。
(四)指導書寫。
比較”掛”和“哇”這倆個字,教師要從字形、字義、字音這幾方面去教學。教師范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讓學生結合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