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生長的植物
第十課 生長的植物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植物的生長規律,通過收集資料了解常見植物的生長規律。
2.了解植物的結構特征,通過對植物的描繪進行生活中處處有美的情感教育。
3.培養觀察力、記憶能力以及根據記憶表現畫面,表現視覺感受能力。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的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了解植物的結構特征,能表現有視覺感受力的畫面。
課時:2課時
●方案一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事先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結構特征, 記號筆,水筆等繪畫材料。
(教師)各種植物的圖片資料,有關植物的文字作品、范畫等。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教師:生活中離不開植物,植物能裝飾點綴我們的生活,植物能陶冶我們的情操,植物能……
看到植物兩個字,首先就給我們一種積極向上的形象。你們知道的植物有哪些呢?你最喜歡哪種植物呢?為什么?
學生:向日葵(熱情的,向上的)
梅蘭竹菊(四君子)
松樹(樹中的君子)等等
2.植物的文化。
(1)植物給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圖片,這些植物你認識哪些?你覺得他們美在哪里?從它們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教師出示植物的圖片,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①你比較喜歡哪種植物,能否從美術的角度來談談喜歡的理由。(從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光影及其周邊環境的協調等方面賞析)
②能否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種植物?(結合圖片資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荷花,每到夏天西湖邊都是挨挨擠擠的荷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葉出水很高,象亭亭舞女的裙。”——朱自清散文《菏塘夜色》
教師總結:通過欣賞,我們知道植物有著美麗的姿態,它既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精神享受。
2.植物是地球的最美好的禮物。
教師提問:植物除了供我們欣賞外,它還有什么功勞嗎?
學生根據事先了解到的知識進行討論后回答。
教師總結:植物是我們地球最好的禮物,擋沙,保護水源,凈化空氣,美化我們的生活。
果實,帶來經濟效益。帶來蔭涼,抗噪音等等。
3.植物也是歷史的見證。
教師:植物除了是精美的藝術品,它還能使我們聯想到什么嗎?
看我們西湖公園里的古樹,見證著西湖的變遷!
4.欣賞大師筆下的植物。
出示圖片資料,學生欣賞《古墻老藤》版畫、《被美洲豹襲擊的馬》油畫。
教師提問:①美術大師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樹的?
②大師筆下的樹在造型上、色彩上、明暗,肌理上分別有什么特點?
③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教師:大師們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表現植物的美麗、植物旺盛的生命力,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植物的結構。
教師準備一些植物,請學生來觀察。
教師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
來說說這些植物的共性和個性
學生可以觀察到卷曲的葉片,植物的花托,樹枝的節節等等細節的東西!
6.近距離寫生。
教師:我們今天用“放大鏡”的眼睛來觀察植物了,現在我們需要把他用線條記錄下來!
學生寫生,教師指導。
7.點評作業。
在欣賞學生作品的同時,請思考下列問題:
(1)這次畫的植物寫生,有什么特點?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2)有哪些可取之處?說說你最欣賞的作品。
(3)課后還可以再觀察別的植物,找出每樣植物的精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