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學第九冊美術全冊教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今天我們就用泥雕這種形式來表現動態的美感。
——出示課題《動態之美3》
⒊認識、探究泥塑的工具:
⑴我們來認識泥塑的使用工具吧?
⑵你能從身邊找到泥塑用的替代工具嗎?
⒋想知道制作泥塑的基本步驟嗎?
人物各部位是如何銜接的?
⒌怎樣才能表現出生動的人物動態?
教師指導如何抓住動態特征進行夸張表現。
⒍你喜歡下面的泥塑作品嗎?說一說它們的動態有什么特征?
尖刀、齒刀、圓刀、平刀
學生觀察。
學生演示。
學生觀察、分析:
⑴說書俑 (漢代)
高55厘米,體態矮胖,蹲坐一墩上,整個身軀和頭部微向左側,收頸聳肩,頭上扎巾。上身赤裸,右手據鼓捶高舉,左臂環抱一扁圓鼓,雙臂戴有飾物。下著長褲,赤足,右腿平抬而腳心向外,左腿曲于圓榻上。額前有數道皺紋,瞇縫雙眼,嘴半張作嬉笑狀。整體塑造略有夸張,卻無繁瑣雕琢,重在傳神,質樸自然,具有
認識、探究泥塑的工具。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學習泥塑的表現方法。
啟發學生表現不同的動態。
感受泥塑中人物動態的美感。
了解雕塑的造型特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意圖
⒎欣賞作業:(美術書、課件)
⒏提作業要求:用泥塑的方法創作各種人物動態,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創作一組有故事情節的作品。
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視。
五、小結:
⑴展示作業。
⑵欣賞不同風格不同材質的雕塑藝術。
強烈的感染力,是漢代無名藝術家的杰作。
⑵秦始皇陵銅車馬御手俑
⑶彩繪陶射俑 (西漢)
⑷《電話亭》、《歸》……
學生觀察探究。
⑴欣賞作業啟發構思。
⑵觀察與思考:
如果是一組雕塑作品,人物之間有什么關系嗎?——人物之間要有呼應
學生練習
⑴作業評價。
⑵欣賞不同風格不同材質的雕塑,認識雕塑作品的多樣性。
開闊學生思維,啟發創新,解決教學難點。
明確要求。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提高評價能力,提高審美。
彩繩裝飾瓶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情感——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進行工藝制作,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知識——了解彩繩裝飾特點,根據瓶子的形狀特點創新設計形象并進行裝飾。
能力——學習編、纏、盤、等基本方法,并靈活運用裝飾彩瓶。
教學重點:了解彩瓶裝飾特點,學習根據瓶子的特點設計形象,利用編、纏、盤、等基本方法裝飾瓶子。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基本方法創新設計裝飾瓶子。
用具材料:
教師:教學課件、學生優秀作品、廢舊瓶子、彩色皺紋紙、剪刀、雙面膠。
學生:廢舊瓶子、彩色皺紋紙、剪刀、雙面膠。
教學過程:
第一節
組織學生撮彩繩(勞動課已授)
第二節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意 圖
教 師 學 生
一、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優秀作品、廢舊瓶子、彩色皺紋紙、剪刀、雙面膠。 廢舊瓶子、彩色皺紋紙、剪刀、雙面膠。
參與教學準備、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二、組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