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第七冊美術教案 第十一課:近大遠小
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近大遠小能發現周圍環境中的透視現象,初步懂得透視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提高描繪物象的能力,使繪畫作品更真實近大遠小。2、逐步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近大遠小。
教學重點: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觀察,發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能掌握簡單的原理和規律,將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真實。
教學難點:在繪畫實踐中應用所掌握的透視原理和規律,提高兒童繪畫的基本技能,逐步發展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放大課本中的范畫。
做簡易的取景框。
教學過程: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嗎?當你站在一條筆直的公路上,有沒有發現,近處的大,遠處越來越小了,最后成了一個點。(是的)
二、新授
1、(出示圖片)你們能在這些圖中找出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嗎?(能)
2、誰能說說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見到過像這樣有近大遠小透視現象的實物?(見到過)
如:路邊的電線桿、鐵路軌道、長廊等。
3、請同學們拿出取景框觀察透視現象,發現透視規律------近大遠小。
4、出示一張有代表性的圖片,(新)蘇教版美術教案近大遠小請同學們找出透視的消失點,在消失點上作一條水平線。
這條水平線就是視平線,是人的視點高低位置在畫面上的反映。
5、教師示范:選擇書中的一幅為例,先從畫中找出地平線、消失點,再畫好幾條典型的透視線,按近疏遠密,近粗遠細的規律處理,將物體的外輪廓簡略的表現出來。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臨摹書中的一幅畫,能較好的體現出透視現象的特點,指導學生進行模仿,能使學生較容易掌握透視方法。
四、作業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