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師:誰愿意向大家匯報一下驗證的結果,并說說你用什么辦法驗證。
繩子繞一圈,滾動一圈,量一量,將圖片放在方格紙,數一數
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么?(先量再計算,精確)
(設計意圖:通過先猜測再驗證的活動,養成嚴謹求真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也是數學方法的滲透。)
(二)探究:長方形周長:
1、師:怎么量?為什么?(只要量一條長和寬,根據長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長?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師用多媒體動態、隨機演示把長方形拆成四條邊又合并起來的過程,展示學生的三種不同算法)說出這些算式的意思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周長=(長+寬)×2
2、重點引導學生,(長+寬)求的是長方形周長的一半,所以長方形的周長還要再乘2
3、說說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中你喜歡哪種?并說明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種和第③種方法無論是書寫還是計算都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不強求一致,不過,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優化選擇,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4、小結,質疑。
師: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實際練習時,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知道什么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
4、試一試
9米
出示課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壇的周長
(2)學校籃球場長40米,寬20米,周長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長:
1、回到準備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師:我們已經求出長方形邊框的用料,而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對于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開始的正方形風景畫,它的邊框用料多少呢?請你根據剛才的學習,自己計計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來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使他們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體驗。這樣的安排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的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正方形周長=邊長×4,想一想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用到什么?
(使學生知道,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它們的邊長。)
3、小結:從剛才的計算當中,原來給開始的那兩幅風景畫鑲上邊框,所需的材料兩個一樣多。,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對于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已經重點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計算方法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小組去探研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師:小朋友真聰明,不但解決了邊框用料多少的問題還找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生重復計算方法。
4、試一試:一張正方形桌子,邊長是80厘米,要為它縫制一張臺布,臺布的花邊至少長多少厘米?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這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導出周長算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總結:
三、實踐應用